文/林玲仰
看阿如睡眼惺忪前來上課,問清楚才知是為了公公的遺產。她先生的兄弟為爭家產,不惜對簿公堂,她先生想放棄,姐姐卻希望他別放棄,守住一些爸爸留下來的不動產,以免遭兩個敗家的弟弟敗光。
無奈之餘,她先生只能高雄、台北兩頭跑法院出庭。聽完後真的很為阿如的公公不值,若是他早知如此,在世時,是不是就會將家中財產透明化並分配好,才不至於鬧到今日這樣的狀況。
其實孩子獨立後,家中的存款,理應讓孩子了解,免得屆時來不及告知與分配,造成兒女之間的紛爭。同時,父母若能用心栽培孩子,從小讓他們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孩子也不會有啃老的僥倖心態。
存款透明化,可以讓孩子與父母都能安心面對未來將發生的事,子女之間若能坦誠相待,即使日後失去父母,依然能手足情深,延續父母給予的愛。
我的爸媽相繼亡故後,由於老爸生前就將家中的不動產分配清楚,同時也讓我們學會多照顧較弱的手足,因此當他們二老走後,家中不動產按父母規畫分配,現金亦無人爭拿。於是我們將那些錢,當做每年過年時,全家族出國度假的基金,於今父母雖已過世十多年,但我們手足情感卻愈來愈深,這應歸功於父母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