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刊--除夕守歲 元旦拜年

記年 |2006.01.28
1496觀看次
字級

元旦是一年之始,除夕是一年之終,「有始有終」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觀念信仰,因此除夕辭歲是與元旦開正一樣重要的節慶。

除夕下午在中國各地均有祭祖迎神的儀典,稱為「辭年」,改用夏正後有一點「年」「歲」不分,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辭歲」。除夕祭祖是大祭,祭祀前門聯、門神均已煥然一新,除豐盛祭品外,還要供奉一碗白飯,上插一枝紅紙製的飯春花,燃點大紅色的蠟燭,全家按長幼之序拈香祭拜。

除夕辭歲後的晚餐稱「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餐,羈旅他鄉的遊子,再忙也要趕回家「團聚」過「年」。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卷十二裡說:「除夕夜,家庭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俗家歡』。」年夜飯中一定要許多象徵吉祥如意的菜式,比如意味團圓的圍爐火鍋;俗稱菜頭的蘿蔔,祝願好彩頭。水餃形似「元寶」,取「更歲交子」、「招財進寶」之意。年糕音似「年高」,祝福年年高昇;發粿,期望發達好運。柑橘的音近「吉」,表吉祥,花生又叫長生果,與糖果、瓜子等是不可缺的年節食品。

吃完年夜飯開始守歲,從宋朝開始就流傳著有:兒媳婦們為長輩添福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的福壽就越長,以此表示孝心。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分發「壓歲錢」,父母發給兒女,嫂嫂塞給小姑,叔伯遞給子侄,互祝萬事如意。守歲守到夜半初交子時,爆竹聲起,大家互賀新年,這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時辰。

元旦,全家都起個大早,廳堂擺上水仙、梅、杏這些應景春花,拜佛祭祖,燃放鞭炮,開門大吉,這叫做「開正」。男女穿新衣、戴新帽,到寺廟燒「頭香」。然後到親友家拜年,又稱走春、探春。

年年復始循環不已,也表示生命生生不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