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環保 理想難落實

文/鍾筱敏 |2023.03.11
7956觀看次
字級
Patagonia以環保材料進行設計,卻不敢自稱永續品牌。圖/Patagonia
Patagonia在店內回收及翻新二手衣。圖/Patagonia
Patagonia曾在紐時買下全版廣告提醒消費者理性購買。圖/Patagonia
使用環保材質的比例,在商標標示上應完全透明。圖/Patagonia
不買及少買衣物,才最節能減碳。圖/123RF

文/鍾筱敏

春裝上市了!在ESG當道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強打「環保永續」議題,然而不少原本高舉著「環保時尚」大旗的服裝品牌,卻主動宣告自己不能稱之為「永續品牌」,原因即在於:對於時尚產業──特別是時裝產業,想達到環保永續的目標,短期間幾乎不可能……



「環保永續」已成為一道光環,任何企業如果想要「永續」發展,勢必要朝向此一方向發展,然而在時尚產業,這卻是一條知易行難之路,特別是時裝產業,光是供應鍊(布料及零配件)即產生了高達95%的碳排,即便品牌企業再怎麼力行環保,也很難自稱是永續品牌。

曾以「永續時尚品牌」自居的Noah、Ganni、Patagonia等環保時尚先驅品牌,去年底勇敢撕去「永續」的標籤,公開宣告:「我們不是永續品牌」。Patagonia甚至曾在2011年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時,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提醒消費者節制消費,「不要購買這件(Patagonia)外套」。

產業惡名難能洗刷

眾所周知,時尚產業工作條件惡劣,更以破壞環境聞名,環境倡導組織Stand.earth2020年的報告更指出,服裝產業是氣候危機的主要肇因之一,因此許多時裝品牌相繼訂下永續(sustainable)目標,也自居「永續時尚品牌」。

然而,原本致力環保與勞工權益的服飾品牌Noah、Ganni、Patagonia,卻於去年底陸續在官網或媒體投書,表示將不再以「永續品牌」自居。不禁讓人好奇,為何這些品牌反其道而行?

品牌撕去永續標籤

由Supreme前創意總監Brendon Babenzien自立門戶所打造的紐約街頭品牌「Noah」,2018年即發布新聞稿,宣告「我們不是永續公司(We are not a sustainable company)」。內容除了提及品牌在包裝與產品材質做的環保努力外,也承認這份努力受到許多先天限制。

Noah坦言:「永續服裝公司並不存在。真正的永續,代表著倒轉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服裝消費與生產趨勢,回到工業化與全球消費經濟崛起前的模樣。」

不買不丟達標有望

意思就是說,想讓服裝產業達到永續目標,業者最好不推新品新設計,消費者也回到一件衣服穿上幾十年,才有可能真正落實環保永續的理想。即便全部改以永續材質設計服裝,過程中也難免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著名的丹麥設計品牌Ganni,在2021年永續報告中指出,「我們並不自認是個永續品牌,因為時尚的核心即是以不斷地創造新鮮感與消費為基礎,而這和永續發展的概念相互矛盾。」

負責任的品牌宣言

更引人注目的是,成立於1973年的戶外服飾品牌Patagonia,2022年9月將總價近30億美元的公司交付信託,成為獲利全部用於「對抗氣候危機跟環境保護」非營利組織,卻在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舉行之際,投書知名財經雜誌表示,Patagonia不再使用「永續(sustainable)」一詞。

雖然Patagonia曾承諾在2025年以前,達成全產品使用可再生或回收的材質製作,並號稱「地球是該公司唯一的股東」,但經過數年努力,目前這樣的材質僅占全產品的68%,顯然這個比例仍然不夠。

碳足跡不易被抵消

除此之外,Patagonia也意識到──大規模植樹、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等「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目的為抵消自身溫室氣體排放,以達成碳中和,就長期來說,其實是個永續假象,因為企業所製造的碳足跡仍然存在。

Patagonia坦言,由於高達95%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供應鏈,而Patagonia的供應鏈亦同時服務其他更大規模的企業──因此單靠Patagonia一間公司能對供應鏈產生的改變並不大,因此認為有義務未來不再以「永續」的形象誤導消費者,以避免漂綠(greenwashing)。

企業責任帶來變革

從務實的角度來看,上述3個品牌深刻了解到品牌永續面臨的困境,在誠實面對的同時,也不免令人擔心,時尚產業是否在永續變革的浪潮下,面臨無法突破的困境?

事實上,SDGs早已建構了防止地球暖化與未來美好生活的指標,各行各業在推動過程中,難免要面對許多未知,需要不斷地學習與修正;企業在永續轉型與創新的路程上,也可能是好事多磨、大費周章。

上述3個時尚品牌雖然在實踐路途中發現問題,並誠實面對產業困境,但並不妨礙他們在永續道路上的持續努力,像是Patagonia就在碳排與永續採購上,資訊更加透明化,這對地球永續發展而言,仍有助於找尋突破之道。

(本文節錄自CSRone 永續智庫〈Patagonia等時尚品牌為何放下永續光環?〉一文)



時裝業

找尋產業原罪解方

時尚業是僅次石化業的高汙染產業,每一年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總碳排的1/10,比起運輸業的空運與航運合計的碳排還多。而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的商業模式,造成愈來愈高的環境負擔,甚至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直至2019年底,時尚產業的碳足跡仍是有增無減。

環境倡導組織Stand.earth明確指出,服裝產業在永續面向最困難也影響最大的問題為:

◦製造服裝的供應鏈,仍然依靠煤炭發電和供熱。

◦97%原始材料皆由石化燃料製成,因而增加對石化燃料的需求,造成更高的碳排放量。

◦快時尚「以廢為產」的商業模式,加速了消費者的消費行動。

◦龐大的全球時裝供應鏈,運輸過程仍高度依賴重汙染的航運。

作為代表性的戶外裝備製造商,Patagonia成立之初即將永續概念全面融入企業DNA,將核心使命定位於拯救地球,也長期關注與地球永續相關議題。然而,這些都敵不過Patagonia對於石化燃料合成材料的依賴程度,重度依賴石化產業,是時尚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永續課題。



消費者

重視品牌永續承諾

根據麥肯錫於英國、德國在新冠疫情期間,針對2000多名消費者進行的時尚消費調查顯示:有2/3的受訪者認為,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而88%的受訪者認為應對於減少汙染付出更多關注。

在日常實踐中,消費者已經開始相對應的改變行為。在該調查中,有57%的人已經調整生活方式,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超過60%的人表示:對於回收和購買環保包裝產品不遺餘力。

在此期間,歐洲消費者也深化了對永續發展的參與度,希望時尚業者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並考慮其業務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意謂著消費者將更深入了解品牌在防止地球暖化與永續行動力的落實行徑。

有67%的人則認為,時尚產業「是否使用永續材料」是影響他們購買與否的重要因素;另外,即使消費者了解時尚產業發展的困境,仍有63%的人認為,品牌有責任繼續努力促進永續發展。

另外,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也希望品牌:在COVID-19疫情期間照顧好員工以及亞洲的廉價勞工,這凸顯了消費者重視品牌保持道德承諾的必要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