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星雲大師 人間菩薩的身影

文/陳琴富(資深媒體人) |2023.03.08
1447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文/陳琴富(資深媒體人)

星雲大師對於兩岸關係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在大陸實施共產主義無神論半世紀之後,佛教能夠在大陸被廣泛接受,甚至連總書記習近平先生會見星雲大師時,都說「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這樣的因緣,不能不說星雲大師有其善巧的一面,更是佛法的不可思議。

在台灣佛教還沒有重回大陸之前,大陸的寺院大都殘破不堪,出家人也泰半是公務員,更別說是深入經藏了。就像國民政府來台之初,國民黨對宗教仍有疑慮一樣,星雲大師透過加入國民黨而讓佛法在台灣立足。

星雲大師非常善巧地通過講堂宣說與舉辦活動的方式,不談政治、不談佛法,讓佛法在潛移默化中進入人心。他說,「我只宣揚中華文化,淨化人心」,不但讓大陸同意他重建在江蘇宜興的祖庭大覺寺,也允許在大陸各地舉辦活動。2010年他的「一筆字」書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受到很大的推崇,他謙稱「我的字不好看,人老了也不好看,就看我的心吧!」



2014年4月,星雲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簡體版出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新書發表,我應邀參加,國台辦、宗教局、廣電總局也都派出官員出席,現場的來賓無不歡喜爭著要和大師拍照,大師也都一一滿大家的願,他還特地安排一個時段接受媒體的聯訪,十分周到。

大師是因為每到旅館住宿,都看到一本《聖經》,他認為中華文化有許多的寶典,更是旅行者的心靈寄託,於是他推出這本給旅行者的安心寶典,書中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每一幅字畫,都可以給予不同境遇的人,啟迪他的人生與心靈。大師說:「這本書把中華文化中,自古以來的精采詩詞歌句、座右銘整理起來,為漂泊中的中國人,那些遇到挫折、心理苦悶的人,激勵和鼓舞精神。」就是藉著這樣的方式,他透過中華文化把佛法也傳回大陸。

個人和星雲大師結緣甚早,1996年出版了第一本小書《當下最美好》,透過同事央請星雲大師寫序,大師慨然應允,讓我受寵若驚。之後陸續出版《觀心自在》、《明心見性》,大師都十分隨喜地作序,有求必應,讓人感受到他真的是隨時都能「給人信心、給人歡喜」。

1998年1月,《中國時報》在國父紀念館舉辦「慈悲‧智慧──藏傳佛教藝術大展」,大師有一天下午突然蒞臨會場,我很榮幸擔任導覽,當時不揣淺陋,也不知謙虛地向大師請益,就大膽的在大師面前導覽起來。大師面帶笑容,認真地聽著,時而點頭,時而表示一點意見,只有在觀音菩薩鎏金佛像前駐足說了一段觀音的故事。事隔多年後,閱讀大師的著作,才為此事感到汗顏,同時也深深為大師的謙虛、隨和與慈悲動容。



1998年9月,隨同星雲大師赴美國和加拿大21天,採訪國際佛光會在多倫多召開的年會,看到佛光山組織的龐大以及動員能力,感受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能量,讓人見識到一個有德者的攝受力,以及心量之大,的確可以周遍全球。

記得星雲大師在一天夜晚十點鐘到多倫多的道場,立即在佛光道場和我們受邀的三位記者會面。星雲大師的新聞感非常強,他知道新聞記者需要什麼題材,他不希望我們「空入寶山,沒法向報社交代」,所以擬議了幾個話題,問我們的意見,談到凌晨一點,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他一點疲態也沒有。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幾乎是一天一個城市,我們隨著星雲大師從多倫多飛渥太華,在國會山莊和華裔的國會議員、官員會面餐敘,星雲大師口才便給,威儀八方,所到之處能隨順當地的景緻民情致詞,政治、經濟、文化都毫不陌生,而且幽默風趣,讓會見者無不歡喜。

一天到魁北克,這個北邊的城市,大師和市長拉里葉見面,大師的談話十分得體貼切。下午則搭乘遊覽車到滿地可,高速公路兩旁的楓樹美不勝收,他們說只有兩個星期楓紅就沒了,世事無常,不是嗎?路途經過休息站,導遊說給十分鐘,大師下了車說,「出來就是要看風景,不是趕時間的,不要十分鐘,要二十分鐘。」這是大師了解人性的一面,坐車坐累了,大家都想多休息一下。

大師坐在路邊公園的樹下休息,我問大師:「師父累不累?」大師說:「我無所謂累或不累,人家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沒有自己。這個人說這樣,我說好好好;那個人說那樣,我也好好好。」並補充了一句:「不過,有時候我也表現一下個性,不依他們。」就像剛剛要二十分鐘一樣,這是大師隨興的一面。我跟大師說,「幫您拍張照片好不好?」「好好好!」他隨即端坐身子,手拄著手杖讓你拍一張,那樣的祥和寧靜。

滿地可是法語區,建築很別緻,在市區繞了一圈,住一晚。第二天回多倫多參加國際佛光會的年會。包括南傳、漢傳、藏傳的比丘們,還有來自全球的佛光人齊聚一堂,要辦這一場國際盛會確實不容易,上午開幕式,下午有分組討論。晚宴過後,大師講座,主題是「自然與生命」,題目很大,但大師從佛教的觀點深入淺出,說出生命與自然融和的道理。儘管星雲大師有濃厚的鄉音,但是大家都認真的聽講,不時傳出如雷的掌聲。他還替新聞界著想,談了一些台灣的農地政策,有點新聞性,好讓我們在場記者可以發揮。

次日,和大師到尼加拉瀑布參觀,玩了一天,大師很隨興的跟著大家就近觀瀑,淋了一身水。晚上,和大師談到紐約鹿野苑,大師有很宏大的構想,要建構國際佛學院,裡面有南傳、漢傳、藏傳的學院,還有翻譯學院。我們也談了當前媒體的諸多問題,我認為要媒體全報導光明面似乎不太可能,新聞界比較有興趣的還是社會黑暗面,大師認為這種心態要改變。這也是大師一直想要辦報的原因,2000年他果然辦了一份《人間福報》,大師是有理想就會去實踐的那種人,我又一次見證了大師「心想事成」的願力。



2010年1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來台,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神清氣朗」書法展,當天的貴賓很多,我負責司儀,星雲大師也應邀到場致詞,他說:「大陸與台灣猶如兄弟一家,無論是金錢、政治及文化的往來,均是山、海所無法阻隔的。」聽聞這次義賣所得要捐給台灣師範大學作為獎學金鼓勵後進,星雲大師致詞時當場宣布捐贈100萬元鼓勵台灣的年輕人學習書法。我聽了嚇了一跳,大師就是這麼大氣。

如今大師已去,因為大師說他身後沒有什麼舍利子,荼毘後卻出現不少舍利子,引起社會上許多非議。這個問題在1998年佛光山從泰國曼谷迎接佛牙舍利回台時就討論過,儘管議論,但信眾依舊虔誠膜拜。

他們的虔誠相信不是議論者所能理解的,這也就是為何真假對他們而言並無意義的原因。星雲大師當時對這些現象引述了一句偈:「啟建水月道埸,大作空華佛事,降伏鏡裡魔軍,求證夢中佛果。」看著人間菩薩遠去的身影,有人認為他沒有離去。事實上,星雲大師的法身舍利──他留下的法語,才值得我們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