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4月將首度來台演出,圖為作品《吉賽兒》。圖/聯合數位文創、Altin Kaftira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荷蘭海牙的皇家藝術學院舊大樓裡,收容了超過250名烏克蘭難民,他們在俄烏戰爭的砲火中,逃離自己的家園,接受荷蘭政府的庇佑,其中最特別的一群難民,是50多位芭蕾舞者。他們在此重拾舞鞋,恢復日常的訓練,組成一支職業舞團—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
這支舞團去年陸續巡演英國、澳洲、新加坡、美國等地,感動無數觀眾,讓世人見證藝術撫慰人心的神奇力量,4月底也將來台演出,且由於近日歐美各地都傳出停演俄國作品,舞團也宣布停演《天鵝湖》,改跳《吉賽兒》、《唐吉軻德》、《舞姬》等最受歡迎的舞劇選粹,並帶來當代最重要的編舞家之一拉特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的最新作品《戰時輓歌Wartime Elegy》。
拉特曼斯基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成長於烏克蘭基輔,他的父母親至今也仍住在基輔,他於2004至2008年擔任莫斯科波修瓦劇院藝術總監。2022年2月當俄國軍隊開入烏克蘭邊境時,拉特曼斯基隨即發表反戰宣言,離開俄國。他說,這場戰爭對他而言非常痛苦,雖然不認為自己在藝術上有任何「政治性」,但是「現在的局勢卻將政治與藝術綁在一起,是我過去從未經歷過的。」
《戰時輓歌》是拉特曼斯基在烏俄戰爭爆發後的全新創作,但並未充滿政治訊息,反而採用了烏克蘭當代最知名作曲家西爾維斯特洛夫(Valentin Silvestrov)的音樂,加上烏克蘭傳統歌曲,是拉特曼斯基寫給烏克蘭人民的一封情書,希望展現烏克蘭文化中獨特的快樂正向,並對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致敬,祈願和平即將到來。
舞團表示,《天鵝湖》的故事取材自德國童話,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風格與俄國民族樂派路線不同,且芭蕾舞劇《天鵝湖》早已被視為全人類文明的共同資產,但即使如此,在各方壓力之下,許多劇院陸續傳出取消《天鵝湖》的消息,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也無法置身事外,對停演《天鵝湖》表達最深歉意。
舞團表示,新節目內容除了《戰時輓歌》的台灣首演之外,也包含《舞姬》充滿動感與異國風情的第二幕、以雙手關節展現不可思議靈活度與生命力的《垂死的天鵝》、挑戰男女舞者技巧極限的《海盜》第一幕,以及《唐吉軻德》的大雙人舞等,其32鞭轉的難度完全不遜於黑天鵝在《天鵝湖》的高潮。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戰時輓歌》系列舞劇選粹4月29、30日將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演出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