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2日)天是史哲就任文化部長後,首度赴立法院教委會報告「文化部振興計畫」,中場聯訪時他坦言,「這一次文化成年禮金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在非六都。」圖/中央社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今(22日)天是史哲接掌文化部長後,首度赴立法院教委會報告「文化部振興計畫」,中場聯訪時被問及首次備詢的感覺?會不會覺得成年禮預算太少了一些?史哲回應,文化的預算永遠都太少,這次成年禮金從2億能夠追加到9億多,將近10億,基本上很感謝行政院長陳建仁很快速明確回應。
他進一步指出,原本限定18歲的文化成年禮金,擴大加發至19-21歲,「今天委員會委員對這個政策不但支持,而且非常深入了解,提出的問題坦白講都是一針見血。」
他也表示,文化成年禮金點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動能,但在供給面、在偏鄉非六都,確實是需要補強的地方,因此振興計畫整體經費除了文化禮金之外,另外有15億的方案,為什麼要這樣編列?「其實那15億是另外一個資源的管道,就是要創造地方供給面,我特別強調從表演藝術來講,它的重點就是在各地非六都的文化中心。此外,從藝FUN券發放過程看到集中在連鎖書店,所以特別提出在獨立書店的加碼。」
另有立委也提及對於街口、從小成長路邊的文具行是否不要那麼嚴苛限制?史哲也表示,政策上也將寬予認列。
史哲強調,「所有作法基本上都是希望彌補非六都的供給面問題,另外一方面進入校園、戶外教學、公演的強化,以及剛剛也有委員提到藝FUN券時期不同意公有館舍的加入,我們這次全面開放。」
史哲說,「坦白講這一次文化成年禮金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在非六都。」因從藝FUN券經驗來看,六都的實施狀況比較沒有問題。
當被問及怎麼看文化產業的下一步?史哲指出,文化產業本身比較脆弱,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本來脆弱的產業影響很大,需要政府在相關預算跟振興方式上的呵護跟調控,「這是我們主要著重的方式,大家都知道疫後的產業型態跟疫前確實不同,可能會產生新的產業模式,這是我們密切在輔導及注意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