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景氣燈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弱,終端市場需求低迷,且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使得1月生產面、貿易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均續呈疲弱。圖/黃仲裕
【本報台北訊】景氣又更糟了,國發會今(1)日發布2023年1月景氣燈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弱,終端市場需求低迷,且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使得1月生產面、貿易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均續呈疲弱,使得今年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1分,較去年12月減少1分,亮出第三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
國發會表示,景氣領先指標回溯修正後呈連續三個月上升,同時指標則續呈下跌,仍須密切關注景氣後續變化。
景氣燈號9項構成項目中,海關出口值受到春節因素及匯率影響,經季節調整後,由藍燈轉呈黃藍燈,分數增加1分;貨幣總計數M1B,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黃藍燈轉呈藍燈,分數各減少1分;其餘6項燈號不變。
國發會指出,受通膨及升息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走緩,終端市場需求低迷,且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導致1月生產面、貿易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均續呈疲弱。
圖/國發會網站
不過低迷的數據當中,還是有好消息出現。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指出,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等領先指標走揚,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也大幅躍升,顯示廠商悲觀情緒淡化,止跌訊號浮現。
值得注意的是,景氣領先指標經回溯修正後呈連續3個月上升,同時指標則續呈下跌。
對於景氣指標好壞參半,吳明蕙分析,信心面略有好轉,但外在情勢依舊充滿不確定性,除了俄烏戰爭可能影響大宗物資價格及通膨,還有美國聯準會等主要國家升息議題,加上供應鏈調整的因素,都可能牽動台灣經濟前景,「不表示整個陰霾已經散去,外需疲弱依舊存在」。
吳明蕙認為,景氣落底的訊號隱約浮現,但全球經濟情勢充滿變數,展望未來,現階段還不敢太樂觀,得密切關注景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