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說,他從未講過兩案包機支票七月四日兌現,是外界的揣測,他始終都說「七月」。媒體報導,江丙坤對七月包機直航頗感憂心,認為月底前兩岸若無法達成默契,恐怕會推遲。
準總統馬英九的政見要跳票了嗎?我方參與談判的人士坦言,技術細節雖已談完,但馬政府把包機直航看得太輕忽,「太過樂觀,期望太高往往不會盡如人意」;而航運界卻批評,國民黨智庫大幅更動已談好的細節,「如果再翻掉,不要說七月四日,九月四日都談不完」。
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前,一再拿「馬英九的執政、應變能力」做文章,支持馬英九的人看到馬營許多「凸槌」的事,也頗為擔心。選後,「六三三」經濟政見中的百分之六經濟成長率已不可能,甚至努力「保五」,第二張重要支票「兩岸包機」若又生變,馬英九的支持度會不會如南韓總統李明博的劇跌,值得憂心。
我方參與談判的人士說「政治部分不是操之在我」,似乎博鰲論談後的歡樂氣氛一夕凍結,內定陸委會主委的賴幸媛,是不是變數的關鍵之一?除了大陸方面不是操之在我(台灣),台灣內部的政治恐怕也不是操之在我(新政府)。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前天宣示「在國會絕對多數的結構下,如果還運作不順暢,將是政黨政治的笑話」,這是否意味黨政之間還有「磨合期」?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表示,藍營立委在與新閣員座談時,對賴幸媛多有「期許」,是在彼此「磨合」,但檯面下政黨的政治運作,會不會也是掣肘?
此外,兩岸直航的商機這麼大,會不會有外人、外國想分一杯羹?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已向新政府喊話,盼開放兩岸直航時,也能開放美國航空公司參與;雖然經濟部官員表示可行性不太高,但兩岸直航除了台灣和大陸經濟利益,還涉及複雜的政治問題,如果外國企業也想進入,不無運用其政府力量的可能。
新政府對此雖不可掉以輕心,但不論該怎麼「安內攘外」,務必先讓七月四日的支票兌現。
司徒光(台中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