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馬英九日前拜會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重申新政府文化觀光部成立後,要以文化立國,與要做「文化總統」等決心。筆者欣見馬英九關懷台灣各類文化團體的存亡,並且要與觀光價值結合。
國際觀光客來亞洲地區,到了南韓會想看「大長今」、「冬季戀歌」電視劇場景,到了日本要看「神廟」、「藝妓」,到了大陸想看「紫禁城」、「萬里長城」、「少林寺」;大陸九大古剎方丈與少林寺武僧團來台,則是想看「佛光山」等宗教團體,而大陸富豪團來台灣考察,最想投資的竟然是「慈湖」。
可見,文化資產的風貌是多元化的,「文化」絕對不是政府維護歷史的責任與壓力,可以開創「經濟開源」,透過政府力量保護、資助與宣傳,開發觀光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投資報酬率絕對不亞於半導體產業,期待馬英九能兌現發展文化觀光的承諾。
鄭義心(桃縣中壢/大學教師)
為了迎接大陸觀光客,上自政府下至民間莫不摩拳擦掌「拚觀光」。
觀光確實能帶動經濟,然而觀光不僅涉及經濟,也更涉及文化層面,如果觀光的商機無法回饋文化土壤,使其獲得深耕,便會流於短線炒作,而失去永續經營的基礎。
數年前的社區總體營造已漸疲軟,原因就在亟欲改造的鄉鎮大都在拚觀光,忽略觀光須仰賴文化活力,才能可長可久。
觀光是推動文化的策略、包裝文化的外衣,呼籲新政府在發展觀光時,也要內視文化,使觀光產業用於文化深耕,這樣觀光才有風光。
興青聯(台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