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苑裡 鴨稻合耕彎麗米 草編蓆帽創奇蹟

文/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2023.02.20
6687觀看次
字級
藺草文化館內展出的蠟像及文物。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有機稻場採「稻鴨共生」友善耕種。圖/山水稻米文物館提供
一輛軌道台車可以運送6120塊紅磚窯燒。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灣麗磚瓦文物館」有162公尺長的隧道窯,兩旁展出磚雕作品。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藺草文化館前的「彎麗米」石雕。(右) 藺草文化館前的洪鴦銅像。(左) 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藺草文化館展出的草編提包及用品。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東里家風」為苗栗縣三級古蹟。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心雕居」為閩南式屋舍,結合排灣族雕刻。現正展出雕刻家陳烱輝及其父親、胞弟的作品。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心雕居」為閩南式屋舍,結合排灣族雕刻。現正展出雕刻家陳烱輝及其父親、胞弟的作品。圖/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文/人間社記者黃惠雯

苗栗縣以丘陵地形居多,苑裡是少數擁有平原的鄉鎮,所生產的稻米質量高居全縣之冠,向來有「苗栗穀倉」的美譽;自日治時代起,苑裡藺草工藝即名聞全台,曾年銷1600萬頂藺草帽,創下織品外銷的經濟奇蹟。

苑裡早期屬於道卡斯族領域,地名源自道卡斯族聚落「喔灣麗」社,後來簡化為「灣麗」、「彎里」、「宛里」到今天的「苑裡」,都是同音異字的地名;清代文獻指苑裡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的主要地區。

有機稻場 友善對待土地

苑裡沖積扇平原土壤肥沃,大安溪水質純淨,孕育出廣闊的稻田,使得苑裡成為苗栗的水稻盛產區,近年來以「山水米」、「彎麗米」打響知名度,並自1998年起推廣有機米栽種,栽種面積占苗栗縣全縣的87%以上。

位於玉田里的「山水稻米文物館」,是一座利用閒置穀倉的環境教育場所,藉由「漂浮在稻浪上的教室」學習友善對待土地、尊重生命、關懷農人。文物館周圍有體驗田,採「鴨稻合作耕種」方式,可體驗及了解有機種植。

藺草故鄉 緬懷編織歲月

苑裡的藺草,原產於蓬山溪(房裡溪)溼地,相傳清雍正5年(1727年)就有道卡斯族婦人以野藺編製草蓆,鋪地而坐。乾隆30年(1765年),雙寮社一名叫加路加曼的婦女,將三角藺草的草莖析成細條,編出更精緻的草蓆,當時移墾的漢人就稱這種草蓆為「蕃仔蓆」。

到了明治31年(1898年),日人淺井氏託苑裡洪鴦母女編製草帽,是近代苑裡草帽的起源。日治時代,苑裡地區製作的帽蓆產品,限定全數銷往日本,再經由日本轉運外銷,極盛期曾占台灣5大特產的第3名,僅次於糖和米。

當時,只要家中有人從事帽蓆編織,就足夠維持整個家庭生計。隨著傳統手編逐漸被機器取代,藺草產業逐漸沒落,為了保存這段回憶,2003年苑裡鎮農會以閒置的倉庫整建「藺草文化館」,展示藺草編織文物與歷史。

紅磚窯場 展示磚瓦文物

苑裡山坡地的黑黏土層,適合用於製造磚瓦,日治時期磚瓦生產極為興盛,早期紅磚從練土、成形、陰乾、入窯、封窯、窯燒、冷窯,到出窯需要5個月時間。60年代至今的隧道窯,以軌道台車運送窯燒,製程僅需80分鐘。

自從由八卦窯改為隧道窯之後,苑裡的磚瓦產量大增,但受到經濟不景氣及建材多樣化的影響,磚窯業日漸凋零,苗栗最早的隧道窯廠「金良興」,有162公尺長的隧道窯,2004年由文建會輔導成立「灣麗磚瓦文物館」,是全台唯一以磚瓦為主題的地方文化館,傳承磚雕工藝與磚瓦文化。

東里家風 鄭家百年古厝

擁有百年歷史的「東里家風」(中溝鄭家聚落),是苗栗縣三級古蹟,為客閩混合式三合院建築。根據苑裡坑(中溝尾)「鄭姓宗親名鑑」記載,鄭厝祖先來自廣東梅縣「東里」小鎮,因此在大廳外牆刻上「東里家風」橫匾,希望子孫承襲故鄉家風。

「東里家風」庭院有百年龍柏樹,連結左右護龍,早年屋主聘請唐山師傅建造,工法紮實精緻,展現紅磚瓦與交趾陶的藝術風貌,古意盎然,成為古裝劇、鄉土劇拍片取景的好場所,也是苑裡鎮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

心識雕藝 閩南排灣藝術

「心雕居」近苑裡海邊,隱身於木麻黃與黃槿樹林裡,有土埆磚建的閩南式屋舍、排灣族式涼亭,以鵝卵石砌成的百步蛇圍牆,園區裡布置結合閩式建築與排灣族雕刻。正門對聯:「心識應無邊與海為鄰,雕藝需有道以山作師」為藝術家粟耘提字,陳烱輝雕刻。

「心雕居」是已逝雕刻家陳烱輝(1950-1990)的故居。陳烱輝不僅得過「第31屆文藝獎章美術工藝獎」,也是薪傳獎得主,受啟蒙師父鄭鈺麟影響,喜愛原民木雕,曾到屏東排灣族部落生活3年。陳烱輝去世後,他的父親陳成合、胞弟陳清海也投入木雕創作,園區內有父子3人作品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