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勞倫斯」畫像,原畫家為奧古斯都‧約翰於一九一九年的作品。
凡看過大衛連(David Lean)執導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影片的人,一定對劇中那名神經質的英國軍官印象深刻。銀幕上被演繹的這位性情怪異、多才多藝的牛津學者,不但精通天文、考古、古希臘羅馬歷史與文學,還熟悉阿拉伯文。他生前記錄阿拉伯戰役的傳記《智慧的七盞燈》(Seven Pillars of Wisdom),至今仍為文學史上的佳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T‧E‧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以連絡官身分受命前往中東勘察戰事,憑著滿腔熱忱,整合阿拉伯烏合之眾,歷經千辛萬苦,一擊打垮阿卡巴(Aqaba,今日約旦西南海港)的奧圖曼帝國大軍,確保盟軍海上運輸安全。可惜英年早逝,他當年協助阿拉伯人建國的夢想,在英法兩大強權政客操縱瓜分利益下破滅,給如今的中東留下永無休止的戰火與爭端。
從約旦首都安曼往阿卡巴方向行駛,一路盡是黃沙滾滾的沙漠,荒郊野地點綴著貝都因部落(Beduin)疏落散布的帳篷。導遊不厭其煩地解釋:「左前方的鐵路,當年為奧圖曼運送兵馬的要道,後來被勞倫斯與他所帶領的阿拉伯反抗軍炸毀,至今始終沒修復.....奧圖曼帝國軍隊的軍事要塞與面朝阿卡巴灣的兩尊巨炮早已不在了。」
導遊看我一臉悵惘,接著說:「歷史真相與電影有出入。土耳其的基地,實際上是給英法戰艦炸毀的,阿卡巴現在是潛水和滑翔的避冬勝地。」她甚至認為勞倫斯拿錢買通貝都因人,為大英帝國的利益作戰。
無獨有偶,住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朋友,知道我渴望多了解「阿拉伯的勞倫斯」,一本正經地強調:「有史以來唯一真正曾經把阿拉伯各部族聯合起來、發動第一次聖戰(jihad)抵禦外侮的,只有一位伊斯蘭教的民族英雄--薩拉丁(Saladin the Great Sultan 1138-1193)。」
一九一八年費塞王儲訪問蘇格蘭,由勞倫斯作陪(前排左二)。
資料來源: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在他眼裡,勞倫斯雖然當過費塞王儲(The Emir Feisal,敘利亞與約旦第一任國王)的親信顧問,充其量也不過是英國的「過河之卒」。難怪日後勞倫斯望著費塞國王與阿倫比將軍的畫像(Lord Allenby,英國駐埃及先遣部隊統帥)時有感而發說:「那種感覺十分詭異,表面上同時效忠於兩個主人(指英國與阿拉伯)是頂難的。但面對牆上這兩個無聲無息的腦袋,我可暢所欲為了。」不管世人賦與T‧E‧勞倫斯先生何種定位,他還是頗具先見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