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特定微生物可改變大腦及行為 腸道細菌療法 助改善心理健康 編譯/韋士塔 |2023.02.04 語音朗讀 49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編譯/韋士塔人類腸道中有多種細菌、真菌及微生物,科學家指出,有些細菌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思考,甚至能提供改善心理健康狀況的新方法。腸道有如細菌的殖民地,地球上的細菌數量需以兆來計算,並包括數千種不同的物種。這些細菌、古細菌與真核生物,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存在。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解剖學和神經科學教授克萊恩(John Cryan)表示,這些微生物群在維持人類身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消化、新陳代謝到免疫力,並且能產生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重要化合物。示意圖/Unsplash最新研究則發現,微生物對大腦的影響程度相當驚人。過去數十年來,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怪異、但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腸道微生物群不僅可幫助大腦獲取食物釋放的營養素,從而保持最佳運作狀態,還有助塑造人類的思想及行為。這也表示,在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到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時,微生物可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示意圖/Unsplash這幅圖景還遠未完成,但在新冠大流行之後,它對世界許多地方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有害影響,解開這個謎團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腸道微生物群研究領域的重要起源之一,是1822年時一位軍醫博蒙特(William Beaumont)試圖治療一名胃部受槍傷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博蒙特發現患者的腸道狀況與大腦並非各自獨立,人類的情緒及消化過程會相互影響;這項發現,也讓他贏得「消化生理學之父」的美譽。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的科學家也發現,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可以改變大腦及行為。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大腦有關記憶及學習的海馬體,加劇認知障礙的影響;認知障礙影響著數以百萬計的逾65歲老年人,並與各種慢性代謝、免疫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例如:阿茲海默症。示意圖/UnsplashUCLA綜合生物學和生理學副教授蕭依蓮(Elaine Hsiao,音譯)表示,這項新研究證實,腸道微生物組可影響各種不同動物的大腦與行為,成為了解微生物影響或損害認知能力的重要一步。蕭依蓮指出:「特定的腸道微生物能影響大腦來調節免疫系統,還可調節神經元的早期發育,從而對大腦迴路及行為產生持久影響。」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多數以動物進行,也為細菌及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一些有趣的見解。例如:缺乏微生物群的老鼠,比微生物群完整的老鼠更容易焦慮、更不善於交際,學習或記憶能力也較差。另外,抗生素可減少動物體內的微生物群,從而減少斑馬魚的群聚行為,益生菌則可以促進這種行為。研究人員說,若能解開這些過程,有助開發一系列心理健康的新療法。示意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加速探測數十光年外恆星 提供更清晰影像 全球最大電波望遠鏡 拚2028完工 下一篇文章 數百萬公里長電線 高溫與電磁場破壞棲息地 全球海底電纜 威脅海洋生物系統 熱門新聞 01澳洲昆士蘭警務處 參訪佛光山2025.09.1802全球首位AI部長上任 將打擊貪腐2025.09.1803罕見兔猻 現蹤印度4992公尺高山2025.09.1804多倫多佛光山座談 緬懷星雲大師 2025.09.1905天氣這麼熱 竟是土壤在惹禍2025.09.1806葡萄牙佛光山三好菩提園 新學期啟航2025.09.1907韋伯望遠鏡 揭恆星托兒所之謎2025.09.1808奇幻風塗鴉 撫慰戰火受傷靈魂2025.09.1809生物多樣性之重要2025.09.1810過往,一個你願意回頭去理解的點2025.09.1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對抗極端氣候 農婦組團改善生計微型綠能 解決能源貧窮問題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 作者其他文章對抗極端氣候 農婦組團改善生計微型綠能 解決能源貧窮問題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