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鯨
文/艾睿思
奚淞〈說觀音〉短文,讓我憶起奶奶與觀音菩薩的一段因緣。
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奶奶一家被迫離鄉北上謀生。那時民間流傳一張觀音菩薩乘龍治水的圖像,奶奶深信是菩薩顯靈救了全家,求來這圖像後,將祂貼在祖先牌位旁,每天晨昏敬拜,已出嫁但帶髮修行的姑姑,有次來訪見狀,便教不識字的奶奶背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成為奶奶早晚焚香誦經的功課,更是她心靈的寄託和療癒所在,多年如一日。
記得姑姑為奶奶解說經文奧義時,曾提到觀音菩薩有兩聖號,一名觀自在,意謂心無罣礙,見五蘊皆空;一名觀世音,表示聞聲救難,度一切苦厄;依法修行能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證悟究竟涅槃。
奶奶自此身體力行,時時為家人念經回向功德,保佑全家大小一切平安。日積月累,只見誦經禮讚潛移默化了奶奶,不僅使她慈眉善目顯於外,更讓她安神靜心藏於內。我也同蒙其惠,每當受挫折受委屈時,總能在她懷抱裡得到慰藉。
小學六年級的暑假,每逢觀音菩薩的成道紀念法會,姑姑就會帶奶奶與我去中和的白馬寺禮佛,對我就像是一場不亦樂乎的校外教學,也是一趟遠離塵囂的靜心及淨心之旅,整個道場四周山林步道,都留下我們的足跡與回憶。
韶光飛逝,柱柱馨香染白了奶奶絲絲秀髮,聲聲誦讚夾雜了奶奶歇歇喘息,我高中升大學之際,奶奶慈容竟已陪侍在煙燻泛黃的菩薩聖像旁,這晨昏梵唱就此無以為繼。
如今偶然經過中和白馬寺,腦海還會浮現過往一切,兩個菩薩容貌栩栩如生,一個圖像一個實像,圖像的菩薩香火下,有奶奶虔敬的身影;實像的奶奶懷抱中,有自己安靜的軀體。
奶奶對我而言,就像是菩薩對她般重要,透過奶奶的這段因緣,能對觀音菩薩有點初步認識,或許是她留給我的一項無價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