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圖譜》柴進

◎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2008.05.05
2673觀看次
字級

「小旋風」柴進在畫家筆下確有皇家風範,頭戴簪花,兩手抱拳,行禮如儀,雖有江湖味,但從其服飾與配件可知出身不俗。在《水滸傳》中,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孫」,這樣一個來歷,立刻讓人想起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後周顯德六年(西元九五九年),柴世宗率將北征契丹,無奈染病去世,七歲的恭帝即位,趙匡胤掌權,續出兵禦敵,在陳橋驛(開封東北)為部下擁立,是為宋太祖。趙匡胤為顯誠意,厚待柴氏子孫永享爵位及許多豁免權。如果柴進果真為柴氏後代,為何到了宋徽宗時代他的爵位與豁免權卻全不管用了呢?

先看他救林沖並薦其入梁山一事。當時官府緝捕林沖甚緊,但柴府向有丹書鐵券,形同護身符,如何還怕官府搜查逃犯?顯然《水滸》作者為了讓走投無路的林沖趕快上梁山,只有藉林沖之口說出:「非是柴大官人不留小弟,爭奈官司追捕甚緊……求借林沖些小盤纏,投奔他處棲身。」如此一來,人既上了梁山,柴進的丹書鐵券也就用不著驗明正身了。(第十一回)

其次是李逵打死四歲小衙內一事。明擺著是逼朱仝上梁山,因為人是李逵打死的,可是帳卻算在朱仝身上。等朱仝追李逵至柴進府欲報仇,此時兩人已完全安全,無論誰是兇手,柴府的豁免權絕對可以加以保護。可是施耐庵還是安排了朱仝上山躲避,反而留下真正的兇手李逵。顯然丹書鐵券也不用聞問了。(五十一回)

如果只看這兩件事,還是檢驗不出柴進家的丹書鐵券是否管用。等到了第五十二回「柴進失陷高唐州」時,大家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丹書鐵券」形同廢紙。那時柴皇城臥病在床,柴進前往探視叔叔,得知殷天錫倚仗姐夫高廉(高俅兄弟)勢力欲奪其花園宅第,乃決定返家取丹書鐵券,告到御前。無奈緩不濟急,叔叔已一命嗚呼。此事引發李逵暴怒,三拳兩腳打死了前來叫囂的殷天錫。

事情鬧大後,柴進依恃有護身符,叫李逵先返梁山,結果高廉根本不買柴進丹書鐵券的帳,立即屈打成招,下死囚獄。後來宋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柴進從獄中枯井救出。重傷的柴進從此當然死心塌地留在梁山,再也不相信什麼護身符了。看來這還是施耐庵為了讓柴進上梁山不得不演繹出的手段。

若按《續資治通鑑》卷九十三來看,柴氏子孫在宋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年)已再度受詔為崇義公、宣義郎,並世世代代為國三恪(侯爵)。而宋江起義的事則是在宣和二年(一一二○年),既然宋太祖至宋徽宗時代柴氏家族已不斷受封,僅僅兩年後就和宋江合作造反,豈不陷柴氏子孫於不義?

顯然施耐庵寫柴進故事一方面聽了許多民間傳聞,再加上宋徽宗時奸佞當道,讓人特別懷念前朝柴世宗的英明,對其後代也就寄予無限的希望了。其實以柴氏家族的出身,即使獲得禮遇,也應保持低調,如何能以丹書鐵券做為個人行為的護身符呢?

在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中,柴進還有兩場較重要的戲,一是攜一千兩黃金,買通劊子手救盧員外(六十二回);一是與宋江入東京賞燈,藉機潛入皇宮內院盜走御書四大寇中的「山東宋江」四字(七十二回)。

畫家為何要畫柴進簪花?就是取自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的回目。當時柴進得知頭上簪一翠葉花可自由出入大內後,很快灌醉值班人員,取得憑證,換穿宮花錦襖,混進皇宮。或許陳洪綬對此幕深有所感,認為柴進乃前朝皇族,進出皇宮,又有何不宜?只可惜後來柴進隨宋江打方臘,功成身退,返滄州為民,無疾而終。如此結局雖讓許多期待者抱憾,但安排柴進善終卻也不失作者的厚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