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吃素 大好時機

陳玲芳 |2023.01.21
2767觀看次
字級
圖/Unsplash

文/記者陳玲芳

「過年期間,面對大魚大肉,我想開始吃素。但聽說素食者容易缺乏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對素食者而言真的這麼困難嗎?我應該怎麼吃,才可滿足一天所需?」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營養師羅季怡表示,對於素食者來說,蛋白質的選擇的確會比較少,但只要能夠多注意食品的選擇,其實並不難攝取到足量的蛋白質。而且對現代人來說,飲食通常不會缺乏蛋白質,因為從早餐喝的牛奶、豆漿,或是午餐吃的藜麥飯、炒豆乾等等,這些食物都含有不少蛋白質,很容易便能達標。最重要的是,進食時要「有意識」地選擇食物,而且依據自身活動量與生活型態,變化、調整攝取量,達到「足量」而不「過量」的程度,才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素食者三大蛋白質來源

多數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質,除了肉類、蛋奶類之外,蔬菜水果中其實也都含有蛋白質,只是含量較少。對蔬食者或素食者而言,除了蛋奶類之外,主要蛋白質來源有三種:

一、豆類/豆製品

黃豆、黑豆、毛豆都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而用此原料製成的豆腐、豆漿、豆乾,也不會因為再加工而導致蛋白質流失,是很好也很容易攝取到的蛋白質來源。光是一杯豆漿(240ML)就含有7公克左右蛋白質。

二、全穀雜糧類

全穀雜糧能提供醣類與蛋白質,是人體熱量來源之一,其中有「超級食物」之稱的「藜麥」,更是含有相當高比例的蛋白質,且具有完整的9種胺基酸,可提供「完全蛋白質」,因此很適合成為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來源。另外,紅豆、綠豆、鷹嘴豆也是滿好的蛋白質來源。

三、種子堅果類

種子跟堅果類食物不只含有脂肪,更有相當高比例的蛋白質,像是花生、葵花子、南瓜子等的蛋白質含量都相當高。但攝取此類食物時也要注意,因其脂肪含量也高,千萬不要因為營養、健康又好吃,而不小心吃過量。建議一天最多攝取1至2湯匙分量即可。

圖/Unsplash

除了注意攝取量,羅季怡也提醒大家,選擇食物時要把握兩個原則:

一、愈原型愈好

許多豆製品都有進行額外加工,建議選擇加工程序較少、添加物較少的豆製品,比如豆漿、豆腐、豆乾。至於素雞、素火腿這類素肉,在製造時為了增加口感、味道與造型,會額外使用添加物與油脂,吃多了反而增加身體負擔,所以建議減少食用。

二、吃足量而不過量

不論吃葷或吃素,蛋白質都不是吃愈多愈健康,因為蛋白質的攝取量一旦超過身體需求量,就會轉變成脂肪囤積。至於腎臟不好的人,吃太多蛋白質,會加速腎臟損壞速度,建議可尋求專業營養師,協助規畫個人飲食建議。

羅季怡提醒,素食者除了蛋白質之外,也很容易缺乏維生素D、B12、鈣、鐵、鋅跟omega-3。這些營養素主要來源為動物性食品外,雖然也有植物性來源,但多半吸收率、利用率較低,因此應該視個人情況,與醫生、專業營養師討論並評估自己是否需要額外攝取保健品,來做營養素的補充。

羅季怡營養師。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