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後重拾鼓棒 朱宗慶:《薪傳》給我力量

曹麗蕙 |2023.01.03
1536觀看次
字級
去年耶誕節不幸遭逢火災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今(3)日照原訂行程與雲門召開聯合記者會,宣布6年未執鼓棒的朱宗慶(右)重出江湖,率團參與今年春天雲門舞劇《薪傳》的演出,左為雲門舞者。圖/雲門舞集提供、劉振祥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去年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傳了一封簡訊,給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明年雲門五十,想演《薪傳》,你來打鼓嗎?」朱宗慶立刻回訊:「我想,很期待!」就是這封簡訊,讓6年未執鼓棒的朱宗慶重出江湖,睽違20年將率團參與經典重現。朱宗慶說:「演《薪傳》給我很大力量」,激勵著遭遇火災過後的樂團和他「勇敢往前走」

林懷民與朱宗慶傳訊對話。圖/雲門舞集提供

這齣講述台灣歷史舞作,在1978年、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的那年首演,以漢族先民「柴船渡烏水,唐山過台灣」的奮鬥突圍,撫慰鼓舞了數萬觀眾。1985年,朱宗慶首度參與《薪傳》台灣與赴美巡演,最後一次是20年前,2003年的公演。今年是雲門舞集50周年,4月起將重現《薪傳》,林懷民也再度邀請朱宗慶演出。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右二)今在記者會上,率領子弟兵親自為《薪傳》擂鼓演出片段。圖/記者曹麗蕙

朱宗慶表示,在90分鐘的《薪傳》演出中,打擊樂的演奏超過40分鐘,在〈唐山〉、〈拓荒〉,以及最終的〈節慶〉舞段,「《薪傳》和我有非常特別的情感,每次不管排練或演出,總是那麼感動人,擊入人心」他說,當鼓棒敲下來的剎那,必須給予舞者拼搏奮鬥的力量,和觀眾起共鳴,「演出方法是很特別的,西洋打擊方法不一定有用,必須牙齒咬緊,腹部用力,腳步站穩,前一天還不能太晚睡。」

正因為如此,已6年未上台演出的朱宗慶,還特別啟動運動與健身計畫,為演出鍛鍊體力。

朱宗慶坦言,再演《薪傳》除了興奮,也給他心境很大改變。去年底朱團倉庫遭祝融,「大家看到我覺得我是冷靜正向的人,但我也碰到很大的困難,除了堅持以外,演《薪傳》給我很大力量,就像渡黑水溝時,走向另一方時,看到未來希望的打拼過程。」

雲門舞集創辧人林懷民(左)與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今天舉行《薪傳》聯合記者會。圖/記者曹麗蕙

林懷民則說朱宗慶是非常有規畫和魄力的人,「《薪傳》是給人考驗,但做到後會讓人生信心。」他很高興這次雲門第8代舞者,能夠和朱團不同世代的團員攜手拚搏。

在後疫情時代重啟進化版的《薪傳》格外有意義,林懷民表示,舞作從「柴船渡烏水」,一直到拓荒、插秧、收割、節慶等整個過程,「我希望大家看到打鼓的音樂家這麼辛苦,舞者是這樣拚命」,「是的,這個舞給人家力量,希望大家看完舞,離開劇院後都能夠有新的力量。」

《薪傳》4月21日到6月10日將在台北、台中、高雄、苗栗、嘉義與台東6縣市巡演,除台東場次因場地因素,朱團也都將現場演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