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談到天球座標,當中有所謂的赤經和赤緯,相當於地球表面的東西經和南北緯,經緯二字何義?西元二百多年,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提到:「經,織也」,「緯,織橫絲也」。經緯原先指得的是織布上的橫絲線和縱絲線,橫線和縱線交錯而成布匹,縱為經,橫為緯,所以我們稱平行於地球赤道的為緯線,縱向的、垂直於赤道的為經線。
相同的方式運用在天球上,天上的星星便可以用赤經、赤緯定出位置,就像我們用GPS將所在位置的經緯度標示出來。這些定方位的座標系統如何和時間有關?英國鐘錶家哈理遜精心製作的航海鐘又是如何定位?我們先來看看,在沒有GPS的幫助下,如何定出我們所在位置的經緯度。
緯度是比較容易測量出來,我們地球的北極方向指向天空的北極星,只要測量所在位置的北極星位置,北極星的地平高度就是緯度(如圖一)。理論上在南半球定緯度,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南極星,但南天極附近並沒有較亮的星星可當作南極星,在南天極附近有一顆南極座星,但太暗了,不適用,得靠其他輔助方式找到南天極。
經度的測量更為困難,在早年的航海船上,海浪使得船隻甲板無法穩定,使用的儀器不易做天文的測量。另一種量經度的方式就是用計時精準的時鐘。原理在於地球自轉一圈(360度)的時間是一天,也就是說每個小時轉了15度(360度/24小時=15度),因此在地球表面上,經度相差15度的城鎮,當地時間相互差了一個小時。
於是我們規定將整個地球分成24個時區,以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為基準點,該地的時間稱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如圖二),又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因此向東一個時區,相對於GMT,增加1個小時,向西1個時區則是減1個小時(如圖三)。例如台灣在格林威治東方8個時區,是GMT加8個小時,美國紐約在格林威治的西方5個時區,是GMT減5個小時,紐約和台灣相差了13個時區,相對於台灣,紐約時間是台灣時間減13個小時。
時差和位置經度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利用航海鐘測量經度。例如船隻從倫敦出發,隨船帶了一只航海鐘,航海鐘的時間是格林威治的標準時間,船隻向西航行到某地,若想要知道該地的經度,便在正午時分,等待太陽行經天空最高的位置,此時理應是該地的中午12時。
然後和攜帶的航海鐘比對,看看時間相差多少,如果時間相差2個小時,表示該地與倫敦相差兩個時區,經度相差個30度,也就是西經30度,只要航海鐘夠準確,推算的經度也會很準確。
說到正午時間,通常我們指的一天是太陽連續兩次經過天空最高位置的時間,平均來說約24小時又3分56秒,稱做平均太陽日。但是地球不僅繞太陽公轉,也會自轉,如圖四所示,若以遠方恆星為準,遠方恆星連續兩次經過頭頂的時間會比平均太陽日短,約23小時又56分四秒,稱做平均恆星日(如圖四)。
由於太陽遠較於其他恆星明顯,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使用太陽日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