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知義台南報導】上了年紀的心臟衰竭患者,常常把開刀治療視為畏途,醫師特別呼籲,利用外科手術治療心臟衰竭,至少有八成的活命機會,且能大幅提高生活品質,患者宜多與主治醫師討論,化解心中疑慮。
成大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阮俊能表示,心臟衰竭是一種臨床徵狀的表現,由於某種致病機轉或併發症,使得本身充血功能失調或收縮功能故障,無法提供足夠血量供應組織器官,如腎臟、大腦等,導致器官功能異常。
引起心臟衰竭的原因,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心肌病變或心肌發炎、心臟瓣膜病變、先天性心臟病、有心肌梗塞病史、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過度亢進、腳氣病、嚴重肺部疾病等。
常見的特徵會表現在骨骼肌(容易肌肉疲勞)、肺部(運動,甚至休息時呼吸困難)或腎臟(體內鹽分及水分堆積)。嚴重者一年存活率小於百分之五十,比部分癌症患者如攝護腺癌等的存活率還要小。
然而,醫師指出,很多嚴重患者,拒絕以外科手術治療,只願意服藥控制。根據國內醫學統計資料顯示,服藥控制心臟衰竭的患者,一年急性病變的猝死率超過五成。
阮俊能說,成醫今年曾替三名患者,分別利用外科手術進行冠狀動脈繞道、二尖瓣整形、心臟移植等,甚至有一位七十三歲患者,還啟動葉克模體外循環系統,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百。全國各醫院的手術治癒率平均都有八成。
阮俊能強調,心臟衰竭患者若以藥物治療,呼吸困難、容易疲勞倦怠等症狀,只會「暫時消失」,如果因為擔心開刀效果不如預期,而拒絕開刀,反而會使治療產生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