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物」態度民調出爐 過半民眾同理動物痛苦

徐郁淳 |2022.12.29
2019觀看次
字級
為了解民眾對經濟動物處境的認知,動物社會研究會於七月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台灣民眾對動物經濟利用態度」民調。圖/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記者徐郁淳綜合報導】台灣第一份針對民眾「經濟動物」態度的民意調查出爐,民調顯示:近九成民眾同理並重視經濟動物處境與痛苦,高於八成的民眾對於「經濟動物受苦」與「食品安全」、「人畜共通疫病防治」關聯感到擔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本次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的動保意識已不侷限於犬貓,更已擴及全球皆日益重視的經濟動物福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呼籲政府和企業,應看見民意與趨勢,重視經濟動物處境與福利。

為了解民眾對經濟動物處境的認知與態度,動物社會研究會於七月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台灣民眾對動物經濟利用態度」民意調查。

台灣每年約飼養4,300萬隻蛋雞,其中85%都以「格子籠」飼養。圖/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物痛苦威脅疫病防治 八成以上民眾擔心健康受影響

動物被工廠化集約飼養帶來緊迫、疾病與抗生素濫用問題。高密度集約飼養的動物,長期處於緊迫體弱狀態,為防止動物生病造成經濟損失,在飼料中添加預防性抗生素成為常態。民調顯示,平均有八成以上民眾對於格子籠蛋雞、母豬狹欄、乳牛圈養環境不佳的抗生素用藥問題表達擔心,並以對「牛奶」的擔憂最高。

圖/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平均有八成以上民眾對於經濟動物圈養環境不佳的抗生素用藥問題表達擔心,並以對「牛奶」的擔憂最高。圖/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近七成五民眾 願以更高價格購買動福產品

台灣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如IKEA、家樂福、肯德基、必勝客…等企業,從全面轉型非籠飼雞蛋開始,將動物福利納入企業社會責任中。友善動物的企業不僅獲得廣大消費者肯定,也帶來實質收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年初於「台灣友善畜牧暨永續食物轉型」國際論壇也直言,政府在經濟動物福利工作上,仍有改善空間。並表示,應仿效有機農業促進法,訂定友善畜牧專法,以正面鼓勵的角度,促進畜牧產業優化轉型。

研究會呼籲,食品供應鏈重視農場動物福利的時代已經來臨,民調證實「善待經濟動物」有高度民意支持,政府或企業都不能再迴避責任,應善盡積極帶領與輔導角色。農委會也應訂出廢除格子籠、母豬狹欄等生產系統的期程與轉型配套措施,讓台灣畜牧業能接軌國際,升級友善。

111年「台灣民眾動物經濟利用態度」民意調查

本次民調以設籍在台灣且年滿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電訪對象,以獨立樣本進行。訪問期間自111年7月13至17日於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總計完成1074個樣本,市內電話調查經實際訪問完成752個有效樣本,手機電話調查經實際訪問完成322個有效樣本,以95%之信心水準估計,最大可能隨機抽樣誤差為:±2.99%。

完整民調報告請見:https://bit.ly/3G94DmC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