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涵 創集資平台 挺社會倡議 文/胡雪綾 |2022.12.24 語音朗讀 28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宋刊本《妙法蓮華經》透過集資成功復刻。圖/貝殼放大提供助人圓夢,也圓自己的夢。 圖/政大商學院貝殼放大已成立8周年。圖/貝殼放大提供貝殼放大集團自2014年開始以顧問式服務,助人將有價值的事放大效應。 圖/貝殼放大提供「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集資網頁。圖/貝殼放大提供圖/貝殼放大提供年僅35歲林大涵,創立貝殼放大已8年。圖/貝殼放大提供 文/胡雪綾疫情期間,「貝殼放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陸續推動了「ARRC前瞻火箭HTTP-3A 集資計畫」(募集超過2500萬元台幣)、「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募集近2000萬元)、「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募集超過1.8億元)……每個案子都成功形成社會話題。「群眾集資」產業在台灣已進入第10年,貝殼放大成立至今8年,是目前台灣最具規模的群眾集資顧問公司,並在去年成立子平台「WaBay挖貝」。各國人士皆響應贊助迄今,貝殼放大協助超過600件群眾集資專案、累積集資金額超過新台幣42億元、贊助人來自46個國家多達180萬人次,除了成為眾多新創品牌與社會議題的起點,帶動許多產業獲得重啟的能量,也為林大涵帶來多項榮耀,被認為是青年世代深具影響力的創業者,經常接受國際媒體訪問。一年半前,貝殼放大更成立「WaBay挖貝群眾集資平台」,推動信任價值並鼓勵原創設計與社會倡議型專案,累計集資金額也迅速突破11億元。「我們嘗試為不同產業找到突破的機會,希望能夠為大家開路。」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認為,能成為許多人夢想的孵化器,他覺得很榮幸。放大有價值事物效應在成立8周年的記者會中,年僅35歲的林大涵正式對外宣布,包含《科學人》雜誌等近期各項投資的後續計畫,宣告貝殼放大集團正式從群眾集資核心延伸,以投創的形式跨足各界產業,希望幫助有價值的事物持續放大。「《科學人》雜誌一直叫好不叫座,一度面臨停刊危機,我們與大江生醫林詠翔董事長夫妻共同投資成立新公司,預計於2023年第一季發起大規模集資計畫,展開台灣科普教育的新旅程。」雖然成立貝殼放大看似在「創業」,但林大涵從一開始就有自己想做的事,並不單純只是以賺錢為目的。開心工作也實踐理想就像AI趨勢專家李開復所說的:「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玩;你以為我在玩,其實我在工作。」因為一直做著自己感興趣、開心、期待、興致盎然的事,林大涵志在幫助有理念、有創意的個人或團隊,藉由網路平台尋求群眾的支持,以實現自身計畫。這些計畫的領域,包含實體出版、影視文化、社會參與、教育與永續、生活服務、原創產品等,涵蓋範圍廣泛……每年規模不斷衝破新高,更持續引發極高的討論聲量。原非師長心中好學生嚴格說來,林大涵擁有聰明的腦袋,卻不是一個典型的「乖學生」。父母都從事教職,林大涵師大附中國中部畢業後,赴日本九州讀高中,一年半後返台卻意外因兵役規定無法返日,便留台就讀師大附中高中部。大學先考上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之後轉讀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都因為忙於社團、連續逃課,最終均未畢業。2012年,林大涵成為第一批加入台灣群募平台的新鮮人,兩年間經手200多個案例,做出心得也做出興趣,之後因與東家理念不合離開,沒想到同時期許多夥伴也從原公司離職,便推著他「一起做點事」,最後大家決定成立「貝殼放大」。 串連提案者與贊助者「貝殼放大」的名稱來源,來自英文的「Backer」和「Founder」,意為「贊助者」和「提案者」。林大涵說,貝殼原本就是古代人們交易使用的貨幣之一,Backer-Founder裡的連結線「-」 ,象徵以全方位專業服務,串起不同領域的人事物,用群眾的力量,讓有價值的事物,得到更好的機會,放大夢想的價值和影響力。像動畫電影《魔法阿媽》陪伴台灣7、8年級生走過童年,更是首部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經手的4K掃描數位修復動畫電影。王小棣導演於2020年發起「《魔法阿媽》23周年電影數位修復發行集資計畫」,成功獲得超過5600人參與支持。「過去從來未曾想過,『群眾集資』對於製作團隊與觀眾之間,原來能夠成為如此重要的媒介……」讓喜歡這部作品的群眾,有機會更深入參與,創造社會的共同回憶,整個過程令王小棣導演印象深刻。讓冷門案也回響驚人又如與聯經出版合作「《妙法蓮華經》國寶級珍稀宋刊本復刻計畫」,復刻出版《妙法蓮華經》為國家圖書館重量級國寶藏品,是世上極為珍稀的宋刊小字梵夾本,為還原早期經文面貌,專案於今年4月進行集資預購,獲得1775人贊助、總集資金額超過千萬元,回響驚人。另外,位於淡水的「齊柏林空間」共創計畫,也在齊柏林導演2017年離世後,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於2018年藉由群眾集資設立場館,典藏齊柏林生前超過30萬張空拍影像作品、推動環境教育,繼續帶領著更多人的心與眼,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計畫也獲得超過8000人參與支持、順利募集超過2000萬元。挖貝促進社會共好貝殼放大集團於去年4月成立「 WaBay 挖貝群眾集資平台」,以促進產業共好為目的。除為提案者提供實用的後台系統與獎勵方案,也特別鼓勵原創設計與文化內容和社會參與型專案,為贊助者把關集資計畫該堅持的信任與責任。林大涵十分感謝成立8年來,集資人對貝殼放大的「信任」,讓WaBay挖貝上線一年半以來,包含站上連動專案迅速累計超過11億的集資金額,也曾在國際矚目的烏俄戰爭時上架「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累積新台幣1.8億元的集資金額、共5萬6130人次參與,幫助台灣人民藉由群眾集資的方式親身參與國際事務,也讓烏克蘭民眾有機會認識台灣人熱愛自由的精神。面對平台快速成長,林大涵說,未來WaBay挖貝將秉持透明公開負責的態度,持續為贊助者把關,也將進行提案者的合作方案調整,務求讓群眾集資平台成為「贊助者」與「提案者」的最佳橋梁。 前一篇文章 北市聯醫眼控程式「AR眼動儀」 漸凍病友能與親友互動 下一篇文章 上班時間車拋錨路中 警方熱心協助推車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 作者其他文章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彈塗魚、鯽魚、肺魚 皆可離水而活 巴西千湖沙漠 魚兒沙游覓新家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