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年新型學測明年一月十三日起,連續舉行三天,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A、數B、社會、自然等六科。近年素養題型,考驗學生面對情境應變能力,跨科領域試題比例增加,本報也為考生歸納重點,系列報導共六篇。
【記者曾博群專題報導】中和高中賴金雪老師表示,閱讀理解是國文科新型考題重頭戲,考前最後衝刺時間,要把有限時間先用在含金量最高的文章上,鎖定十五篇部定選文,重複瀏覽、加強記憶。
賴金雪說,複習時要分兩方面,第一是文章本身,了解文內字句詞語、段落大意、重要修辭、全文主旨、深度賞析等等;第二是作者寫作背景、文章風格、特殊遭遇、題材分類,再延伸到體類文本的閱讀,增進理解與探究能力。
混合題型多屬閱讀理解與表述,考生需要耐心閱讀文本,從中擷取訊息,思考分析、比較推理,是得分高低關鍵。另外,時事及社會多元議題,平時多關注,多思辨,必定有助於得分,特別留意疫情、環境永續等素養議題。
內湖高中張翼鵬老師提醒,寫作重深度思辨與個人經驗表達,評鑑學生能否藉由從國文科習得的閱讀及寫作策略,從題目中解構各種領域素材,並在下筆敘述時,合宜地配置想說的話並成功傳遞給他人,是得分要領。
不管是知性或感性題,都可以從審題、立意、取材、結構、文采等五步驟來組織篇章。多練習一○七年以來的國寫題目,嘗試在九十分鐘內分配各步驟所需時間,比起華麗詞藻推砌,清楚抒發個人想法與意見更為恰當,切勿生硬套用國文科內容,多閱讀相關題材,成為多元思考的觸媒。
(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