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使用3C產品或長期在黑暗環境中使用3C產品,是造成青光眼年輕化的原因。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青光眼是導致眼盲的因子之一,台灣健保資料庫顯示目前正接受治療青光眼的患者約有38萬人,年紀愈大比例愈高,不過其中有近3成患者是40歲以下青壯年,多因長時間使用手機致視力惡化、視神經萎縮,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傷害。
阮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賴盈州指出,長時間使用手機致青光眼患者年輕化,且多數患者不自覺,直到檢查才發現眼壓異常或視神經萎縮,成了視力的隱形殺手。
他指出,青光眼主要是眼球內的排水功能異常。正常人的眼睛在睫狀體內會產生房水,用來維持眼睛的生理機能,流動循環後再行排出;當通道堵塞致房水無法順利排出,眼壓就會上升,一旦眼壓過高並壓迫到視神經會造成視神經萎縮或壞死,很多患者不自覺,直到病情於中期以後才感覺視野變窄,嚴重甚至會失明。
賴盈州指出,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的低頭族更須警覺。
醫師指出,如果父母、兄弟姊妹有青光家族史者更須留意眼睛變化,同時隨著年紀罹患青光眼的可能性也增加,70歲以上老年人有5%至10%有青光眼、40歲以上成年人有5%到10%的眼壓過高(大於21mmHg),其中每年約有1%的患者會轉變成青光眼。
另外,重度近視者罹患青光眼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尤其500度以上的近視者,還有重度使用3C產品者或長期在黑暗的環境中使用3C產品,導致高度近視者的比例大幅增加,是造成青光眼年輕化的原因。
賴盈州說,患者一旦發生青光眼,病程會持續進展且不可逆,治療有助於減緩惡化。不過有部分青光眼藥物會導致心跳減慢心律不整、氣喘等,甚至部分青光眼藥物會讓血壓太低等不良影響。
醫師建議,青光眼病友半年到1年應做視野和視神經照相斷層掃描,以掌握病況變化並即時治療,以免視力惡化嚴重到影響視神經萎縮而永久傷害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