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無所不在 文/郭明彰 |2022.12.06 語音朗讀 20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樹下繪本圖/樹下繪本圖/樹下繪本 文/郭明彰「小明,快來吃晚餐,都六點多了。」,由門外傳來媽媽呼喊的聲音。「媽,我的時鐘才5時46分。」,原來是小明房裡的時鐘沒電了,停在5時46分的位置,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家裡的時鐘,當電池沒電不走動時,分針大都停留在45分附近,這是為什麼呢?力、距、夾角 決定力矩這種現象,就可使用物理學中的力矩來解釋,什麼是力矩呢?在物理學裡,讓作用力促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稱為力矩。轉動力矩又稱為轉矩,力矩能夠使物體改變其旋轉運動。簡單說,力矩就是一種施加於類似螺栓或飛輪一類物體的扭轉力。作用力大小、轉軸至施力點的距離及「作用力」與「轉軸」至施力點連線的「夾角」大小,這三個物理量決定了力矩的大小。同樣的作用力,與連線的夾角愈接近垂直,則產生的力矩就會愈大。在小明的例子中,為什麼分針大都停留在45分附近呢?因為分針要往上走,需要對抗地心引力,而在45分的時候,地心引力作用於分針的角度剛好是垂直,在相同作用力之下,也就引發了最大的力矩,此時若電池快沒電了,就很容易讓分針剛好卡在這裡不動。大家在家裡也可以做個簡單的實驗,體會一下施力夾角與施力大小間的相互關係,若我們只用食指來推動門的把手開門,將食指施力的方向與把手夾角約45度來推動把手,以及將食指施力的方向與把手垂直的角度來推動把手,就會很容易感受到二者使用的力氣差異很大,當我們用垂直的角度來推動時,可以節省很多力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可以觀察到力矩的應用,例如:扳手、指甲剪、自行車、汽車方向盤……等,都是利用力矩的特性,讓我們可以達到省力的目的,以自行車而言,我們腳踩的踏板到軸心的距離會比前齒輪的半徑來得大很多,因此可讓我們以較省力的方式來踩動自行車,這是利用轉軸至施力點距離的原理來設計。另外在我們踩動踏板時,也可以發現,當踏板轉到最上方時,較不容易踩動,而當踏板轉至水平角度時,則愈容易踩動,這就是作用力與轉軸至施力點連線的夾角大小,影響了力矩的大小。力矩應用 比比皆是自行車除了踏板與前齒輪的設計外,在變速自行車的機械結構設計,也是利用前後齒輪間不同的半徑比,會產生不同力矩比的原理,讓騎行者,可以依據目前騎乘的路況,來調整前後齒輪的大小,使騎行者可以在耗費體力與行車速度之間取一個平衡。在平路時,讓前齒輪愈大,後齒輪愈小,可以取得愈快的騎乘速度,而面對上坡路段時,讓前齒輪愈小,後齒輪愈大,可以讓踩踏的力量愈小,以達到節省體力的效果。大家也可以想想在生活中有什麼可以使用力矩來節省力氣的地方呢?或許有一天你也可以像阿基米德一樣,給你一個支點,你就能舉起整個地球唷。(不妨也想想要怎麼舉起地球,這也是個好問題唷!) 前一篇文章 外來入侵動物 下一篇文章 身體扭動之力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 作者其他文章雞蛋供需問題自駕公車 用數學運算漂白水施魔法燃料電池之發展保冰桶原理自動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