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大數據分析 助人類跨物種溝通 動物版Google翻譯 解碼聲音 編譯/韋士塔 |2022.12.03 語音朗讀 39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象能夠以聲音進行交流,研究人員試圖破解其意義。 圖/法新社珊瑚幼蟲也能發出獨特的聲音。圖/法新社科學家透過AI及大數據分析,研究鯨魚如何「說話」。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科學家長年以來不斷嘗試破解動物如何以聲音溝通的祕密,例如:蝙蝠以超音波發出嘰喳聲、鯨魚發出的低沉鳴叫聲;有些聲音可能超出人類聽力範圍,過去對這些聲音的了解也有限,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人員能夠探索的聲音範圍也愈來愈廣泛,在無人機、數位錄音機及人工智慧(AI)等工具的輔助下,科學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不久的將來,這些輔助工具甚至有可能提供「動物版Google翻譯」功能,讓人類能與動物交談。科學家以往只能靠長期觀察來研究動物的叫聲,近年則開始運用AI與大數據,對動物的各種聲音解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教授貝克(Karen Bakker),是數位轉型、永續等領域的專家,她在最新著作《自然之聲》(The Sounds of Life)表示:「數位技術常被視為與自然疏遠的因素,如今卻為我們提供機會,能夠傾聽其他生物的聲音,恢復我們與自然的聯繫;科技讓我們更接近動植物的世界。」貝克指出,從熱帶雨林到海洋深處,研究人員開始在全球各地的生態系統設置自動監控裝置,加上創新技術讓各種設備微型化,科學家能把監控設備安裝在蜜蜂或其他小型動物身上;這些數位設備,讓人類可以超越感官能力的限制,觀察及研究自然界的聲音。貝克強調,這些設備會產生大量數據,無法以人工處理。因此,生物聲學(bioacoustics)及生態聲學(coacoustics)領域的研究人員,正透過AI來篩選成堆的錄音檔,尋找可能有助了解動物溝通方式的資料,例如:鯨魚的「歌曲」或蜜蜂的「舞蹈」等數據庫。貝克說,若持續彙整數據,加上AI、超級電腦的運算,有朝一日可能打造如同Google翻譯的平台,更準確了解動物的想法,甚至進行溝通。美國非營利組織 「地球物種計畫」(ESP)也正利用AI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嘗試解譯其他物種的語言,以促進生物研究及保育。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研究團隊,則選擇鼴鼠為「翻譯」動物語言的對象;研究人員表示:「許多動物有一套精細且完整的發聲方式,以鼴鼠為例,牠們會發出吹口哨、咕嚕聲、打嗝聲與嘶嘶聲。」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研究人員,則開發AI軟體,能檢測、分析囓齒類動物發出的超音波,藉此判斷囓齒動物當下的情緒,目前這套軟體已經能辨別狐猴與鯨魚的聲音。貝克表示,過去的研究曾試圖教導靈長類動物學習人類語言或手語,但這些實驗都基於「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假設;但事實上,生物的語言系統與人類完全不同,或許必須捨棄以人類語言為基礎,才能解開其他物種的語言奧祕。 前一篇文章 可改變金屬結構 變更堅固、彈性 提升渦輪葉片性能 創新熱處理技術 強化3D列印材料 下一篇文章 重視孩子受教權 提供最實惠課程與科技產品 印度新創UOLO 教育新管道 熱門新聞 01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2響應跨宗教慈善 多倫多佛光人高空跳傘2025.07.1703【時光重逢】穿過時光,看見日清晏蜓2025.07.1804【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05日光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祈願孩童平安成長2025.07.1706愛護地球 北海道場健走、淨灘2025.07.1707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8如是說2025.07.1709【文學天地】春花秋月何時了 2025.07.1810穿「樂」時空相遇 台北道場音樂弘法2025.07.1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化流程 可開發抗病性更強作物 量子運算 推動精準農業革命減少擾動表土 保留有機碳 免耕農法優勢多 土壤健康保肥力落實清潔工作 推有機耕種 印度最永續村莊 從家庭開始改變保護自然環境 揮別「汙染首都」惡名 查特努加轉型 北美首個公園城市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 作者其他文章優化流程 可開發抗病性更強作物 量子運算 推動精準農業革命減少擾動表土 保留有機碳 免耕農法優勢多 土壤健康保肥力落實清潔工作 推有機耕種 印度最永續村莊 從家庭開始改變保護自然環境 揮別「汙染首都」惡名 查特努加轉型 北美首個公園城市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