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曾是西裝師傅、水果販、賣冰的陳文和,在參加寺廟籌組樂團,學習九個月的二胡後,一時興起自製了一支「椰胡」,從此走上製作胡琴之路,在店內櫥窗展示自製的椰胡、京胡、二胡等胡琴樂器,吸引不少慕名者及顧客眼光,稱許他為「二胡製琴師」。
五十二歲的陳文和,兩年多前擔任寺廟副爐主時,廟方籌組成立樂團,他也買了支大陸製二胡,加入樂團學習,開始接觸樂器;後來,到他姊夫的釣蝦場,看到桌底下堆積空椰子,他拿了個空椰子試做「椰胡」,並向樂器行專家請教,九十二年八月完成第一支椰胡,激發他製作胡琴的興趣。
他接著陸續製成各類胡琴作品,每一件都是他的得意作品。他的「製琴工廠」就是屋後一小塊空地,只有簡單的工具及小刀,幾乎完全靠手工;他以椰殼、竹筒、木塊分別製成的二胡琴筒,以至琴身的琴頭、琴桿、琴軫、琴枕等高低音胡不一而足,尤其琴筒音窗的鏤空花紋雕工,及琴筒蒙上蟒皮的技巧,作品精緻讓人驚嘆不已。
陳文和已製成四十支二胡,早期他免費贈送同好,近來也曾以一支二萬元出售。沒有高學歷的他,做了近二十年西裝師傅,賣五年水果,賣冰七年後,走上製作胡琴之路,連他都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