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瑤 以影像敘說泰雅故事 文/黃作炎 |2022.11.26 語音朗讀 27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忠實呈現原住民獨有的生活態度和生命視角。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陳潔瑤導戲現場經常輕鬆有趣,原味十足。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陳潔瑤獲獎感言,慶幸能以電影「編織」故事。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藉由溫馨的部落家庭故事,誠懇述說泰雅故事。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哈勇家》是泰雅3部曲的第3部作品。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陳潔瑤在老家泰雅族南山部落勘景。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陳潔瑤是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首位台灣女導演。圖/陳潔瑤、華映娛樂提供 文/黃作炎甫獲2022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上台的得獎感言是: 「我是一個泰雅族的女導演,就是在我們以前的文化裡,成年的女生應該要會織布的一族,可是我不會織布……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在這個當代,我可以用電影來講我的故事,用電影代替編織……」身為台灣首位女性、原住民最佳導演,陳潔瑤(Laha Mebow)的創作深具爆發力。事實上,《哈勇家》是她拍過的第3部劇情片,前兩部作品《不一樣的月光》、《只要我長大》,都曾榮獲新聞局最佳劇本獎,第3部作品更一舉入圍本屆金馬獎6項大獎,最終拿下其他導演夢寐以求的桂冠,以及最佳女配角獎。學生時代立志拍電影今年46歲的陳潔瑤,畢業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從小就對寫作與故事情有獨鍾,大學期間經歷拍片及片場觀摩,就此立定當導演的志向,畢業後踏上電影之路,一走就超過20年,並曾在2015年榮獲第23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看似一路順遂的她,寂寞獨行的過程中,30歲之後才發現:一直環繞著的生命議題,竟是台灣原住民扭曲的處境和斷裂的文化,但她始終告訴自己:「無論多辛苦,都要堅持想做的事,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其實,《哈勇家》雖然入圍6項金馬大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女配、新演員、電影歌曲等),卻是台灣少見的原住民題材電影。陳潔瑤直到成年後,才知道自己早有原住民姓名,且是源自奶奶的名字。成年後重新認同身分陳潔瑤坦言,由於父親是警察,媽媽是老師,她從小居住在台中,對原鄉完全沒有印象,後來之所以會對原鄉部落的故事開始有感,是始於進入原民台工作,開始到偏鄉拍各族部落的生活……陳潔瑤去到台中達觀,驚訝地發現:許多部落真的極度偏僻,資源非常不足……陳潔瑤在看到不同族群面臨同樣的困境後,重新認同了自己的原住民身分,「那時我心裡想著:如果真的有機會能拍影片,一定要拍原住民的故事。」隨後,她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拍攝「泰雅三部曲」,作為都市原住民的尋根之旅,拉近自己與部落的距離,也想忠實反映部落的核心精神和生活視角。因工作了解部落族群「過去電影裡的原住民,好像都不會笑,跟我認識的部落差距很大,所以我用另一種比較輕鬆幽默的方式去拍,因為這更接近部落裡真實的生活態度。」陳潔瑤眼中的原住民,很單純,很人性,很幽默,包括他們面對挫折時的態度,都很輕鬆搞笑。為扭轉社會大眾對原住民電影的刻板印象,陳潔瑤拋棄沉重的控訴和悲情,改以輕鬆活潑的風格,將最純樸的部落文化搬上大銀幕,盼讓原住民電影不再僅僅只是大家口中的「小眾」、「非主流」,「希望觀眾看電影時,哈哈大笑;電影結束時,有所省思。」陳潔瑤的劇本一出手,立刻獲選為優良劇本,接著申請輔導金也成功。33歲,她拍出第一部長片《不一樣的月光》。這部以歷史事件「莎韻之鐘」為發想,描述一個年輕獵人和阿公到部落尋根的故事,電影上映後獲得廣泛回響。輕鬆舖陳誠懇說故事之後在原民台採訪過程中,認識一位身障課輔老師,她充滿對教育的熱情,又非常會唱歌,讓陳潔瑤在2016年(38歲),拍出第2部長片《只要我長大》,以台中和平區環山部落為主題,敘述3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小朋友,在逆境下仍保持樂觀勇敢的故事。「搞定《只要我長大》小孩演員,比實際拍攝時間還要久。」陳潔瑤笑著說,「我們最後選到的,都是部落中最皮的小孩!」但劇情並非一路笑鬧,「部落裡常發生不好的事情,小朋友們都特別堅強,也不會嘲笑其他小朋友沒有爸媽……」這部影片後來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5座獎項,並獲選代表台灣參與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競逐,讓世界看見台灣。呈現部落的獨特氣息第3部電影《哈勇家》,目前正在上映中,則是一部敘述三代同堂的泰雅家庭,在家族精神支柱哈勇阿公過世後,家族成員出現各種價值觀衝突,一場選戰,更讓家族感情一夕凍結,如同高山上冬季的那一場雪……看似沉重的議題,其實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陳潔瑤以誠懇有趣的故事,藉由輕鬆手法,「希望觀眾能從我的影片中,感受到部落獨特的生命氣息,與族人面對現實無奈的特有幽默感。」影片中藏有導演的新觀點,也深具文化質感,甚至具有國際視野,評審都認為「相當值得期待」。「我深信祖靈的魂,已經在這部電影裡,我愛我是泰雅族。」克服壓力 堅持電影路在世新廣電系奠定日後拍片的基本功,陳潔瑤衷心感謝啟蒙恩師:資深影人李泳泉、齊隆壬及石昌杰,也一直很珍惜與老師間的情誼。「當了導演後,在許多電影場合遇到恩師,我都會很熱情地打招呼,看到老師安慰、開心的神情,真的很感動。」學校畢業後,陳潔瑤懷抱著夢想,進入電影公司工作,「那時是台灣電影最慘澹的時代,觀眾大量被有線電視台吸走,電視台薪水也不錯,但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做電影』。」她省吃儉用,先後追隨瞿友寧、張作驥與蔡明亮3位導演學習。「我是瞿友寧導演第一部電影的場記,當時他20幾歲,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想拍上百部電影,我在旁邊看著他,覺得他真的很有夢想,也很勇敢。」陳潔瑤說,跟隨不同的導演拍片,對自己影響很大,「跟著導演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怎麼拍片,因為不可能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而是觀察他們對於工作的態度。」「張作驥導演很強調態度,他可以花非常長的時間只為了把電影做好,我在旁邊學會忍耐和堅持。蔡明亮導演就是一個藝術家,他的劇本都只有兩行字,但是很好看,他是一個很會掌控氣氛的人,他想從作品中呈現出他的年紀變化。」看到其他導演的各種堅持,陳潔瑤內心有很多省思,「我之所以不放棄,或許是因為叫我做其他的工作,我好像也不會做。那我寧可選擇我已經在做的,繼續做下去。」 前一篇文章 2寶媽快速路爆胎嚇傻 北市保警及時救援 下一篇文章 友善之舉! 合力抬輪椅助人投票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05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06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7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8斑駁的兒時記憶 2025.07.2809菲律賓跨宗教聯合祝禱 佛光山與會2025.07.2810【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洪麗鳳 巧手製華蓋 穿旗袍行堂 作者其他文章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轉譯中興莊動人故事楊秋蘋 改造老屋開書店寫眷村史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