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歐洲聯盟課徵十九吋以上液晶顯示器(LCD)進口關稅,美國貿易代表史瓦布認為違反「資訊科技協定(ITA)」,台灣也考慮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全案很可能演變成為台灣入會後,第一個主動提起的貿易訴訟案例。
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昨天透露,他們正針對歐盟課徵LCD關稅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評估,不排除在WTO架構下,採取法律行動的可能性。
他強調,案件涉及貿易、法律及政策層面,特別可能是台灣在WTO的第一個貿易控訴案件,是否有充分勝訴把握等因素,因此,在作最後決定前必須「極為審慎」。
台灣面板產量世界第一,據統計,台灣LCD每年出口到歐盟的十九吋以上的LCD中,高達新台幣一千四百多億的產品被課徵百分之十四的進口稅,金額高達一百九十六億元,台灣相關產業公會已向政府反映。
歐盟一直認定十九吋以上的LCD用於電視,應屬於家電產品,而課徵高達百分之十四的進口稅,但美國等主要生產國則堅持這些電腦監視器用的面板屬於IT產品。根據ITA,應享有「零關稅」待遇,史瓦布已兩度揚言要向WTO提告。美國期望台灣能加入控訴歐盟的行動。
台灣二○○二年加入WTO,但一直沒有成為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當事國,只以「第三國」身分,參與其它會員國的訴訟,台灣是否擁有充分的法律人才與資源,獨立進行WTO的貿易訴訟,也將是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