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英
我曾經為了要不要撤掉電話座機苦惱了好一陣子,因為家人幾乎全用手機聯絡,家用電話除了使用率低,每隔一、兩年就會故障得換新機,三台話機輪流陣亡,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最後我還是決定保留,因為它有手機無法取代的存在價值。
就拿上次大停電和地震來說,手機沒電或收訊不良時,就是靠它與外界取得聯繫。還有我習慣在睡覺時,將手機調成靜音並關掉line通知,以免擾人清夢,這時市話就成了緊急聯絡人,成功過濾不必要的干擾(家裡號碼只給至親密友)。
當沒有手機的老媽來家裡小住幾日時,它就變成她的御用專機,有次還和推銷人員聊得甚是起勁,這電話陪聊讓老媽笑得心花朵朵開。
而腦力日益退化的我,經常會忘了手機落在哪兒,就得請它出馬幫忙傳音尋機。另外,不常打電話的我,手機是使用易付卡,儲值一百元就能度過半年,而市話月費價格又便宜,在這兩者相互幫襯交替使用下,比手機每個月的優惠方案還更超值划算。所以,室內電話對我來說,不但廢不得,還特別有用。
雖然,家用話機沒有智慧手機那麼聰明伶俐,能夠幫忙封鎖垃圾來電和抵擋詐騙民調,也沒有專職秘書Siri的貼心服務,只動動嘴皮子就能打電話、傳簡訊和操作App,日常生活大小雜事都能輕鬆搞定。但是,傳統座機已然與我的生命融為一體,陪伴我走過大半人生,教會我應對進退問候禮儀,讓我懂得與人想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不管在家或在職場上,爸媽和主管都會教導電話禮儀。口齒要清晰,速度要不疾不徐,態度要謙恭溫和,轉接或轉達訊息要乾脆俐落、抓住重點……從座機電話身上,我學到了「溝通表達和友善交際」的能力。
還有,回想起阿嬤家那台撥盤式電話座機,手指頭插進數字洞裡,順時針下撥,鬆開,逆時針回跑……爸爸偏愛的按鈕式電話,響鈴特別大聲……媽媽最喜歡子母機,煮飯炒菜晒衣服都不怕漏接……這些,都是我與家用電話之間無法割捨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