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招池
我喜愛寫作,地方文學獎是我演出的舞台,每隔幾年,就把作品分類,再找出主軸來命名。是故,一本書的出爐,必須累積許多被「認證」過的小品文(即報章雜誌刊登過),是需漫長時間的「熬煮」;這本「瑕疵品」亦然,嘔心瀝血的創作被印刷廠搞得亂無章法,是很心疼的事。
每次送審前,我都交由這家印刷廠印製,不知何故,這次印出來的初稿,圖示、照片都長腳亂跑,刊頭文字跑到前頁的尾端,牛頭不對馬嘴。難怪我去取貨時,老闆娘親自把我印製的八本書抱上車子,服務忒周到,心裡還十分感謝她對顧客的體貼。
回家一看,我幾乎快暈倒了,這種瑕疵品如何送上評審台?更讓我不解的是,封面的字體與顏色全變了。幸好,送審時間還來得及,我當機立斷,與其責怪廠商搞烏龍,還不如另請高明。
問題是這八本瑕疵品,如何處置?老公說:「只能送回收場,你自己都不要,還能送人嗎?」雖然說得很有道理,但我下不了手,因為每本印刷成本380元,而且裡面的內容都一樣,只是印刷和排版出了問題,若丟棄,還真暴殄天物。
想了幾天,有了!我參加廣場舞的團隊,有不少愛看書的婆婆媽媽,她們很期待我在群組貼文,何不把它當作獎勵品送人?剛好,老師需要有更多姐妹上台當助教,培訓領舞的人才,我配合演出,凡是上台的人都可獲贈這本書,終於把瑕疵品推銷出去。
事後,獲得很大的迴響。有人因新冠確診,獨自隔離甚感無聊,剛好有這本書陪伴,好像我每天跟她講故事似的,彩繪了這段空白的時間;有人邊看邊幫我挑出錯別字,省下日後校正的時間;其中玉華給我的肯定與支持非常特別,有藝術細胞的她,一邊閱讀,一邊在書頁空白處補上精美的插畫,圖文並茂,同時她說:「這是一本市面上買不到的珍品,非常有紀念價值,我要收藏起來。」
瑕疵品擺在回收箱,只能論斤論兩賣,幾無價值;我把它當成獎勵的贈品,卻是讓收受者如獲至寶,這是始料未及的事。由此可知,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用處,端看你怎麼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