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王世貞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大學問家與收藏家,更是嚴嵩、嚴世蕃父子的死對頭,儼然就是當代傳奇人物。當時,不少人寫書都希望找他寫序或跋,以利書籍銷售,名醫李時珍在寫完鉅作《本草綱目》時,也特地邀請王世貞寫序,藉此吸引出版社的注意,不然,這套龐大的書籍就可能因為無人出版而成遺珠。
王世貞的祖先是晉朝的王導,瑯琊王家更是名門大戶。到了明代,王家落戶在太倉(今江蘇蘇州),書香門第、人才輩出,王世貞的祖父王倬、父親王忬,分別是明憲宗與明世宗時代的大臣。王世貞更是當代神童,具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因為家學淵源,他喜愛讀書寫字,對書法、繪畫、陶瓷、雕刻甚至醫藥都非常喜愛,涉獵的範圍深又廣,品味也高。
王世貞在嘉靖二十六年時高中進士,與大他十歲的同科進士世楊繼盛相當友好。楊繼盛為官正直,因彈劾嚴嵩父子,竟遭處廷杖一百下並判處死刑,當場骨頭都被打碎了,肉也腐爛;然而楊繼盛請獄卒打破瓷碗,用碎片割除腐肉清創,過程中始終咬緊牙關不喊痛。王世貞積極營救好友不惜與嚴世蕃槓上,然而嚴嵩父子當權,終究無力可回天。楊繼盛冤死後,王忬與王世貞為他收屍治喪,嚴嵩父子因此恨透了王家人。
此外,嚴嵩曾要求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代為尋找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忬費盡心力找到後獻給嚴嵩父子,但他找到的其實是假畫。嚴嵩父子發現到手的根本不是真跡後,便一直想要找理由陷害王忬。
嘉靖三十八年,嚴嵩以王忬擔任薊遼總督卻中敵人計謀造成灤河事件為理由,要處死他。王世貞與弟弟王世懋直奔京師,每天在嚴嵩門外自請處分,希望營救父親,嚴嵩表面應承,背地裡卻處死了王忬,兄弟倆只能帶著父親遺體返回故鄉。由於與嚴嵩父子的這段深仇大恨,有學者研判,明朝文學作品《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最可能的人選就是王世貞。
嚴嵩父子倒台後,楊繼盛與王忬的冤情也獲得平反,但王世貞已對政治失去了熱情,轉而在其他領域發揮出更為卓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