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1長河 尼羅河敲警鐘

 |2022.11.03
20657觀看次
字級
暖化後。圖/法新社
暖化前。圖/123RF
小檔案 尼羅河 Nile。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埃及法老王將尼羅河當作神膜拜,視之為永無止境孕育生命的甘泉,但在人為氣候變遷、汙染與開發構成生存壓力下,這條全球第一長河已日薄西山。

法新社報導,全球有5億人口仰賴尼羅河維生,尼羅河全長6500公里,如今每一處都響起了警鐘。

從埃及到烏干達,法新社採訪團隊走訪當地,評估尼羅河河水流量減少的程度。尼羅河流域面積相當於非洲大陸的1/10。

站在地中海入海口,穆罕默德(Sayed Mohammed)眼睜睜看著埃及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消失殆盡。在蘇丹,同為農夫的卓馬(Mohammed Jomaa)擔憂無法順利收成農作物。

而在烏干達受到威脅的尼羅河源頭,水力發電量變得愈來愈少,當地居民卡雷瑪(Christine Nalwadda Kalema)無電可用,無法替她以泥土與荊棘蓋成的房屋提供照明。

17歲的卓馬說:「尼羅河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資源。」他的家族在哲吉拉州(Gezira)阿提(Alty)肥沃的尼羅河岸靠著種植農作物維生,他是繼承家業的最新一代。

他說:「我們當然不希望有任何變化。」

但尼羅河不再是神話中不受擾動的河流。半個世紀以來,尼羅河的流量從每秒3000立方公尺減至2830立方公尺,而且還會變得更糟。

根據聯合國最嚴峻的預測,由於非洲東部出現數起乾旱,尼羅河的流量可能會驟減70%。

過去60年來,地中海每年吞噬35到75公尺的尼羅河三角洲。聯合國擔憂,即使海平面僅上升1公尺,這塊極為肥沃的地區有1/3可能消失,迫使900萬人搬離家園。

曾為麵包籃的尼羅河三角洲,現在成了地球上第3大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區域。

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是繼雨水後尼羅河的最大河水來源,現在也可能因為乾旱、蒸發與地軸緩慢傾斜而乾枯。

隨著這類嚴峻情景即將發生,各國政府想方設法趕緊攔截尼羅河河水,但專家們說,建設水壩只會讓災難加速到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