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海草綠洲 海洋再現生機

 |2025.08.27
86觀看次
字級
陳石泉團隊採「海底土方格」技術,固定海草草苗。圖/取自人民網
復育後 原本稀疏的海床,逐步轉變為綠意盎然的海草床(圖)。圖/取自騰訊網
復育前 原本稀疏的海床(圖),逐步轉變為綠意盎然的海草床。圖/取自騰訊網
陳石泉(右)帶領團隊,在海南文昌海域推動海草復育計畫。圖/取自搜狐網

【本報綜合報導】海草,是地球上唯一能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與藻類不同,海草能開花結果,並透過根莖固定在海床上。當大片分布時,就形成被稱為「海草床」的生態系統,相當於陸地上的草原,是海底的「供氧機」,同時提供魚蝦、貝類與海龜等生物棲息與繁殖的場所。

然而,近幾十年來受到工程建設、過度捕撈與氣候變遷等影響,全球約29%的海草床面積已經消失,這一退化現象引起國際廣泛關注。

在中國大陸海南省文昌市,高隆灣的海草床同樣遭受嚴重退化。為了搶救這片生態,中國科學院南海研究所研究員陳石泉帶領團隊多年來推動海草復育計畫,試圖讓貧瘠的海床重現綠意。

他們在試驗性修復中發現,單靠自然恢復遠遠不足,必須結合人工移植,才能在有限時間內重建草床規模。

創新海底方格  助草苗扎根

研究團隊選擇泰來草與海菖蒲作為修復的先鋒物種,並借鑑陸地沙漠治理的「草方格」技術,將之應用於海底。他們在淺水區人工設置「海底土方格」,用以固定海草植株,穩定沙質,減緩海流對草苗的沖擊。這種創新做法有效提升了存活率,並為後續自然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同時,團隊在移植區架設了水下監測系統,持續追蹤草株存活率、覆蓋度以及魚蝦回歸情況。陳石泉指出,海草修復是一場耐力戰,通常需要3到5年才能見到明顯成果,但只要存活率突破臨界值,草床便能自我繁衍擴展,逐漸恢復完整的生態功能。

近年來,文昌部分試驗區已傳回令人振奮的結果。新移植的海草逐漸扎根生長,原本光禿的區域正轉變為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海底草原」。隨著草床恢復,魚蝦數量顯著增加,甚至有綠蠵龜重新回到這片水域覓食,象徵生態正逐步修復。

海草床藍碳庫  碳中和功臣

更重要的是,海草床被譽為「藍碳庫」,能高效固碳,其單位面積的碳儲量甚至超過熱帶雨林,這意味著海南文昌的復育工作,不僅重建了生物棲地,也為全球碳中和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除了科學研究,陳石泉團隊也積極推動社區參與。他們舉辦宣講與工作坊,讓漁民和學童了解海草的重要性,並發起「志願者潛水移植」行動,讓更多人親手參與修復過程。陳石泉強調:「只有當地居民都成為守護者,這片海底綠洲才有永續的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