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宜俊
有位老朋友勞碌了一輩子,兩個兒子也很成材,擁有高學歷和穩定的工作,但父子間感情疏離,彼此相處就像矜持的陌生人,一天難得說上幾句話。
我問他平日會不會幫孩子們過生日,會不會一同聚會?他回說自己工作忙,孩子也有各自的生活圈,以前孩子還小時,偶爾會幫孩子過過生日,現在都長大了,他擔心孩子們沒意願,不想勉強他們。
聽後我搖了搖頭,提醒他,家聚是維繫感情的最好方式,得把它當成一種習慣,一種加人相處的模式。如果連你都不重視,其他家人怎麼會在意呢?也莫怪如今的你和孩子們不夠親近。
就拿我家來說。三個孩子都還小時,只要是他們的生日,我和太太都會買蛋糕幫他們慶生。他們喜歡吃麥當勞,我們就陪他們到麥當勞,吃他們喜歡的餐點。
至於父親節、母親節、我和太太生日時,擅長繪畫的姐妹,會分別製作精美的賀卡送給我們,然後再附上用存下的零用錢購買的小禮物。那種收到禮物後的感動,實在無法以言語形容。
現在孩子都畢業就業了,就更加重視每一次的家聚。只要是家裡的任何成員要過生日了,其他人定會盡可能騰出時間,當日或提前慶生。如今孩子們的慶生開銷,依然由我們做父母的來支付,而我們夫妻倆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節日,則由孩子們共同負擔。有時我也會覺得讓孩子們破費不免心疼,太太總會提醒我別推辭孩子們的孝心,畢竟讓他們懂得回報也是一件美事。
孩子們心思細膩,送我的生日禮物都相當實用。惜物念舊的我,一個皮夾用了十多年,皮夾裡的夾層早已破損不堪,放些提款卡或證件,偶爾還會不小心從裂縫處掉落。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起幫我挑選了一只高檔皮夾,在生日時送給我。還有新手機、待購置的新衣服,都陸續成為孩子們表達孝心的生日禮物。
所以,家聚是親情連繫的最好管道,無論再怎麼忙,都該重視這些難得的相聚時光。同樣,情感是相對的,真心的付出必能獲得同等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