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最近傳出在十五個月內摔破了三件國寶瓷器,乍聞之下,傷透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繼而一想,怎麼可能摔破?國寶的移動都有一定的程序和專業,遷台七十年從沒發生過,怎會如此?再細思,這難道不是執政黨政府的另一樁「去中國化」的後遺症?至今也沒有看到意圖隱瞞整個事件的故宮院長吳密察有為此事負責之意,政府更沒把這當作重大事件處理。
執政黨是以台灣獨立為目標,在政治上無法達到目的,就從文化上下手,在教科書上動手腳,在歷史課綱中刻意把台灣史獨立於中國史之外,甚至與東亞史並陳;在國文課程上大幅刪減傳統詩詞歌賦。為了去中國化,不惜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刻意排除中國和中華的意象,而故宮就是其中被惡意扭曲、矮化的一環。
蔡總統任內任用三位院長,都缺乏藝術史的專業,他們共同的最大特色就是台獨意識形態。林正儀熱中推動現代的實境遊戲,文物攝影打卡,只是非常膚淺的表面功夫。陳其南一上台就提出「故宮台灣化」的想法,立即引發爭論。他以人類學的觀點,認為故宮從大陸遷移到台灣會很自然地「土著化」,形成在地文化,落腳生根。他的理由是「台灣到現在,有人對中國、中華文化很認同,有人非常排斥」,所以要破除政治上創造的神話。這種種以學術語言包裝的內涵其實就是台獨的意識形態。
而吳密察上台之後更是爭議不斷,除了他在國史館任內禁止陸港澳學者查閱館內資料外,也參與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二○一九年上任故宮院長後主張將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國寶移至南院展覽;同時還主張將故宮併入文化部降為三級單位。他未能堅持捍衛故宮的地位,專業備受質疑。如今摔破三件國寶卻說三件古物而已,還刻意隱瞞事實真相,確實不讓人意外。外界甚至拿圖片比對,認為摔壞的是贗品,真品可能被調包了。之前,吳密察在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時還說要將九萬件最重要的國寶移轉到美國、日本,種種說法顯示吳密察對於這批國寶毫無感情。
不論執政官員怎麼定位,故宮文物就是源自於中國歷代流傳下來的器具、書畫、文物、藝品等,且多是皇家收藏的文物或是出自皇族與官家的工藝,由於年代久遠,造型精美、創作突出,有許多都是歷史名人的手筆。不僅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深具歷史和藝術價值。要探討歷史的真相往往可以從這些文物中窺得蛛絲馬跡。例如一幅清明上河圖就可以一窺宋代人的生活梗概。這次摔破的三隻碗也可以一探明清時代皇家日用的生活細節。可以說,故宮珍藏的每一件文物都有其歷史價值,絕非可以金錢衡量。試問,二十五億能換回三隻摔破的碗嗎?
試想,如果當初國民政府遷台時沒有將這批文物一起遷移到台灣來,台灣還有什麼藝術和歷史文物可以傲人?台灣還能以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自居嗎?故宮文物既然有幸流落到我輩手中,我們自然有義務保護好並將它的價值傳揚到全世界。執政者既然不重視這批寶物,也只能期待這批國寶有靈,找到它們最適當的守護者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