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製茶 把台灣茶推上國際

 |2022.10.30
1453觀看次
字級
台灣茶園種出來的茶葉帶有後韻,味覺表現較長久。圖/取自永浩茶園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3家茶莊在「英國茶學院」(UKTA)舉辦的國際競賽The Leafies,分別在不同類別獲得金獎。協助把台灣茶推上歐美、並且普獲肯定的南投女生張家綸,自己先學會製茶、開設茶席,經由她的引薦,台灣茶還打入瑞典米其林餐廳,也吸引立陶宛人來台取經。

24歲的張家綸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米科拉斯.羅梅里斯大學(MRU)攻讀數位行銷英文學程,同時兼職開設茶席,在維爾紐斯小有口碑。張家綸來自產茶世家,可謂從小在茶香中長大。不過,直到高中畢業放飛一年,當背包客在東南亞、歐洲各國旅行前,她對台灣茶稱不上熱愛。

改變她的是瑞典。有一天,張家綸走進一家位於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茶鋪,買了花果茶品嘗,發現香氣濃郁,可惜缺少後韻、味覺表現不長久。張家綸說,這是她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台灣茶的優越。

向茶農高人取經
還克服300℃滾筒 


2020年,張家綸開始學製茶,「拜師」的範圍從家族茶園擴及南投其他地方。她騎著機車,穿梭各茶區尋找好茶和隱身在山林間的茶農高人,與他們喝茶、交流。

製茶是高強度勞動,傳統上是男性師傅的天下。尤其製茶工序包括萎凋、發酵、炒菁(炒青)等。張家綸說,講究工藝的台灣烏龍茶,至今保有大量手作元素,勞動環境具一定危險性,例如:炒菁時須接觸高溫達300℃的滾筒。

她說,為了學炒菁,纏著師傅要求傳授技藝長達一個月,師傅曾勸她「女孩子賣賣茶葉就好」;但張家綸死纏著師傅不放,最後終於說服對方。張家綸也和叔叔學習焙火,後來在台灣的全國製茶競賽獲二等獎,讓許多人對她刮目相看。

英國高階茶品競賽The Leafies,26日頒獎當天,提供獲獎的台灣茶給業界人士品嘗。圖/中央社

立陶宛人變朋友
明年來台學種茶葉


如今,張家綸善用行走國際的能力推廣台灣茶。對她來說,台灣茶不僅是飲品,更乘載了文化。她在不同國家開設茶席時,會運用物件擺設及具台灣特色的音樂,引導賓客認識台灣的歷史及文化。

張家綸說,茶席是跨文化交流的好媒介,透過品味茶香、茶湯,來自另一個文化背景的人更容易打開心胸、感受台灣的美好;30歲的立陶宛電腦工程師阿爾賓(Albinas)就因為參加茶席,與她成為朋友。張家綸說,阿爾賓不僅愛台灣茶,更勤做功課認識台灣。阿爾賓計畫明年1~2月到台灣研究茶葉種植及製作,為了在立陶宛種茶的夢想作準備。

至於張家綸在瑞典成功將台灣茶打入米其林星級餐廳,她分享行銷祕訣,台灣茶在國際市場屬中高階以上價位,業者可多方嘗試「精品」路線,把握國際間餐茶搭配、多樣化的精緻品茶等發展趨勢,跳脫舒適圈,才可能把市場做大。

另外,「英國茶學院」舉辦的國際競賽The Leafies,台灣茶包含南投埔里的「永浩茶園」及南投鹿谷的「張三我茶莊」,分別在低發酵烏龍及紅茶相關類別奪得金獎;同樣來自南投的「王寶山茶」茶行則以紅茶、東方美人茶拿下一個金獎、一個「極力推薦」。頒獎典禮26日在「福南梅森」舉行。

The Leafies透過「盲測」評鑑來自不同國家的純天然高品質散茶(茶包不得參賽),競賽類別共計36項,以產區、品種、製作方式等為分類依據,每一個授獎類別只頒發一名金獎,另有數量不等、通常不超過3個的「極力推薦」(Highly Commended)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