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儀表公司董事長】馬玉山 沒有成就感 光靠待遇留不住人才

 |2022.10.23
2878觀看次
字級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會議室內,馬玉山(中)與技術人員開會。圖/新華社

文/記者艾福梅

走進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在生產車間,一眼就看到擺放著的一個直徑長達三公尺的白色三偏心蝶閥展示樣品,這是馬玉山最近帶領團隊夜以繼日進行技術創新的成果。「技術創新一定要從需求出發,才不至於走彎路。」馬玉山說。

馬玉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從一九九一年分配到吳忠儀表工作,潛心研究控制閥三十多年。

馬玉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從1991年分配到吳忠儀表工作,潛心研究控制閥30多年。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吳忠儀表開發了60多項控制閥新產品,其中24項被評為大陸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圖/新華社

二○○四年左右,吳忠儀表因盲目投資、偏離主業等原因,經營困難,一度連工資都發不出來,近二百名技術人員選擇離開。彼時,馬玉山已是控制閥領域有名的專家,深圳、蘇州等地多家企業向他拋出「橄欖枝」。

然而,馬玉山選擇了堅守。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為企業尋找一條出路,因此他繼續帶領剩下的不到十名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創新。二○一○年,中國自動化集團購併吳忠儀表,吳忠儀表迎來新發展機遇。

緊急中接下急活兒

二○一八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找到吳忠儀表,希望他們迅速組織力量開展科技攻關,生產壓縮機防喘振控制閥。原來,中石油需在當年供暖季前實現全國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但八月向海外企業提出採購需求時,對方回覆交貨期得一年,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圖/新華社

馬玉山接下了這個「急活兒」。「從產品設計到閥體鑄造,再到機械加工、組裝調試,每個環節設置時間節點,加班加點推進,最終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就突破了技術難關。」他說。

吳忠儀表交付防喘振控制閥後,海外企業為保住市場,十月底就把產品送了過來。最終,兩家公司的產品共同保障了管網互聯互通。

近年來,在馬玉山的帶領下,吳忠儀表開發了六十多項控制閥新產品,其中二十四項被評為大陸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先後獲得二十三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取得四百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在大陸二千萬噸/年煉油、西氣東輸等重大裝備製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現多類控制閥產品的進口替代。

馬玉山說,當前吳忠儀表在百分之十五的自動控制領域可實現產品「領跑」、百分之六十「並跑」、百分之二十五「跟跑」。「任何行業都要居安思危,在市場順暢時也要考慮大陸產業鏈完整問題,多給予國產化產品市場應用機會,讓其盡快趕上甚至超過國外產品。」他說。

傾力打響中國智造

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而西北地區最缺的就是人才。

一路走來,馬玉山堅信企業必須堅持以人才團隊引領發展,要建立人才金字塔,「塔尖」是高精尖人才,可以柔性引進;「塔基」是技能人才,更多用當地人才,保持穩定。

在自動化產業園實驗室內,馬玉山(左)與技術人員交流意見。圖/新華社

「企業首要是事業留人,讓人才在幹事創業中獲得成就感,否則光靠待遇是留不住的。」馬玉山說。

熱噴塗專家劉海波就是馬玉山柔性引進的「塔尖」人才之一,他的加入使吳忠儀表迅速擁有了超音速火焰噴塗、等離子堆焊、真空熔覆等「硬核」工藝技術,並成功實現產業化,解決了制約企業研發生產高端控制閥的眾多瓶頸問題。

「作為技術帶頭人,馬院士總能指引攻關方向;作為企業負責人,他總是給予研發最大支持,我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劉海波說。

馬玉山說,「西部地區如何引進培養人才來支撐創新,又如何通過創新來帶動產業發展,都是難點,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在控制閥領域,我會帶領大家繼續以使命擔當傾力打響『中國智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