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為減少海洋廢棄物,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屏東縣環保局今年2月創辦「海廢帶回、漁獲自肥」,鼓勵漁民以回收的海上作業廢棄物,兌換屏東縣在地農產品。縣府昨天在東港鎮海公園舉辦淨灘及成果發表活動,環保局長顏幸苑說,環保意識抬頭,加上兌換農產品獎勵誘因,開辦至今海廢回收量逾2萬公斤,是去年10倍多,更重要的是維護海洋環境,也支持在地農業,共創多贏。
屏東縣府首創「海廢帶回、漁獲自肥」減少海廢活動,漁民回收作業產生的廢棄物,以兌換在地農產品及環保清潔用品作為獎勵,在萬丹紅豆、屏東米及環保用品的獎勵誘因下,活動自2月15日起跑至今,海廢回收量是去年的10倍多。
縣府昨天號召公私機關團體450人淨灘,同時表揚回收績優漁民、清除海底垃圾的潛海人員與協助垃圾秤重與兌換獎勵品的海巡單位。
縣長潘孟安表示,環保局2017年起招募海洋義工,包括清除海底垃圾的潛海戰將與清理海洋垃圾的環保艦隊,目前縣環保艦隊計有922艘,為本島環保戰艦數排名首位的縣市,潛海戰將有219名,成效卓著,期望透過表揚及淨灘活動,讓民眾了解維護海洋重要性,讓漁業垃圾不海拋,也呼籲民眾一起加入守護海洋義工行列,減少陸地垃圾進入海洋,共同維護屏東海洋環境。
屏東環保局說,據調查,全世界每年有上千萬噸的垃圾進入大海,已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魚類吃下難分解的微塑膠,透過食物鏈又回到人類身上,如何減少海洋垃圾,是保護海洋環境重要課題。漁民作業產生的廢棄物,又是海洋垃圾主要來源之一,為鼓勵漁民回收海上作業產生的廢棄物,以採購屏東在地農特產品作為誘因,一舉數得,希望更多公民營團體加入贊助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