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ulia Chou
圖/Julia Chou
文/林育安
小朋友,你能分得出「山羊」和「綿羊」嗎?讓我們一起來認認看。
體毛羊角 辨認外形
「山羊」和「綿羊」雖然都有一個羊字,但還是有些地方不太一樣,從林奈氏的分類學來看,「山羊」和「綿羊」都是屬於哺乳動物綱、有蹄目、偶蹄亞目、洞角科,但是「山羊」是屬於山羊屬、山羊種,而「綿羊」則是屬於羊屬、綿羊種。此外,牠們的染色體數目也不一樣,「山羊」有30對(60條)染色體,而「綿羊」則有27對(54條)染色體,因此「山羊」和「綿羊」無法相互的繁殖下一代。
其實從外表,就可以辨識出山羊或綿羊了。山羊的體型較呈三角形,綿羊體型較圓筒形,山羊的毛直直的,綿羊的毛有捲曲狀。另外,山羊和綿羊頭頂上的角也是辨識指標之一,一般山羊頭頂上的角是直的往上生長,而綿羊的角則是呈螺旋狀。
在生活習性上,彼此也有很大的差異,山羊體質強健,對環境適應力強,能在陡峭的山岳,或荒蕪沙漠地方,都能安然自得生活。山羊膽子大且動作敏捷,耐粗食和惡劣的環境,並且很喜歡跳躍。
由於動作輕快,飼主若以圍籬圈養山羊時,牠常會輕易跳過圍籬而跑出去。喜歡生活在乾燥的地方,討厭氣候潮溼的環境,若生活在潮溼的地方則很容易引起黴菌感染和寄生蟲寄生。此外,山羊曝露在雨水中,會悲鳴而亂跳。
山羊的毛短且油脂含量少,因此怕冷不耐寒,個性較獨立,喜獨來獨往,野性不喜合群,因此被野放很容意生存,喜食堅硬的樹葉或草料,但潔癖讓牠發現飼料變異或異味時則不吃,連自己踩踏過的草或吃剩飼料也都不吃。
生產時,母山羊尋找較隱蔽處生產,小羊出生後則會靜靜地躺臥在隱蔽處,牠們屬於「隱蔽物種」,母山羊會遠離寶寶找草吃,要哺乳時再回隱蔽處哺乳。
母山羊會依小羊體味辨別是否為自己的小孩,若味道不對,母山羊則會拒絕哺乳。公山羊好打鬥,每每躍起前腳並將頭抬起,打鬥的方式有正向互相頂撞和斜向相撞兩種。
隱蔽依隨 各有屬性
相對而言,綿羊性情溫馴且膽小,無自衛能力,常易遭受到其他野生動物侵襲或傷害,為了防範綿羊受傷,飼主會以牧羊犬協助管理綿羊。
綿羊喜歡在平坦的草原上活動與採食柔軟的青草,動作並不敏捷,因此不像山羊那樣會有跳出圍籬的事件發生,而且綿羊的皮脂厚,毛細長且多,較為耐寒不怕冷。
母綿羊生產後,小綿羊完全不像小山羊躲在隱蔽處,而是跟隨在母綿羊身邊,屬於「依隨物種」。母綿羊哺育小綿羊,對於小羊體味的辨識,不如母山羊那麼強烈。公綿羊也比較溫和,不像公山羊那樣喜好打鬥,公綿羊相互打鬥時,只會使用正向衝撞一招而已。
舉了那麼多例,小朋友,你學會分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