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明昌
《無門關》是宋朝慧開禪師(一一八三~一二六○)所評唱的公案集,共四十八則,由弟子宗紹所編。知名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便是出自《無門關》第十九則的頌古。
「無門關」以「無門為法門」,不是「沒有門」,也不是「關門」,而是「以無為法門」。
什麼是「關」?禪宗以「關」比喻見解的障礙,也是佛法奧義的入口。例如對於迷悟、有無、因果、凡聖等等對立名相的執著,若不能超越所執所見的束縛,則無法參透祖師關。
慧開禪師在紹定戊子(一二二八)夏季,應僧眾之請,於東嘉龍翔寺,選講古人公案,作為敲門瓦子,隨機引導學者,不以前後敘列。講畢則抄錄,共成四十八則,名為「無門關」。無門關的無門不是沒有門,而是以無為法門的祖師關。
無門慧開說:「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無門關第一則〉)要參透祖師關,超越有無執相,才能成為祖師。如果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無自行證悟之力,只是追隨他人的語言,則如精靈依草附木一般,白費工夫。「無門關」即參透以「無」為法門的祖師關。
無門慧開以古人公案為敲門瓦子,門開之後瓦子即失去功用,有不可執著於公案文字之意。禪語經常使用寓言、譬喻、雙關語,因此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義來解釋,更要重視其言外之意。然而這些解讀仍必須在佛道與禪法的理路下發展,如果任意割裂詞義、曲解字義,或拘泥固執於文字,堅持要從字句解釋中論述禪理,只是一盲引眾盲,如同掄起棍棒打月亮,痴人囈語罷了。
有些話語說得漂亮,卻毫無意義,只是看似巧妙的文字遊戲,不但無助於修行者,也沒說出什麼道理。「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就是一例,慧開問:「既是無門,且作麼生透?」如果稱為「無門」,又要如何成為法門?要怎麼通過?另外如「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緣得者,始終成壞」,也是同樣把無門的「門」解釋為可以通過的門,這種沒頭沒腦、沒根沒據的說法只是耍弄文字,胡扯一通,慧開稱之為:「無風起浪,好肉剜瘡。」
慧開對於參悟「無」的法門,提出了一種態度:「若是個漢,不顧危亡,單刀直入。」只要能下定決心「單刀直入」,不在乎內外種種規則,不糾纏古今繁複教理,直接進入佛法核心,參悟禪機,即便八臂哪吒也攔他不住,縱使西天東土各位祖師也無法挑戰。然而,如果稍微躊躇,就像隔窗看馬騎,才眨一眼,馬早已越過,錯過參破無門關的時機。
只要順著無之法門,就有千差萬別的路徑可通大道;若能參透以「無」為法門的祖師關,則可獨步乾坤。此為無門慧開講述「無門關」的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