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於聯合國更改中國代表權剛過半世紀之際,中國大陸外長王毅九月二十六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指出,五十一年前聯大通過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已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及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權問題。我陸委會則表達強烈抗議,強調二七五八號決議從未涉及台灣及台灣人民在聯合國體系代表權問題。
二七五八號決議在法理上其實很明確,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不能以代表中國的身分參與聯合國及其下屬組織的會議。但因決議的原文是把「蔣介石的代表」驅逐出去,並沒提到「中華民國」或者「台灣」,使得該決議是否等同於確定了台灣的領土歸屬問題,成為最大爭議。
另一個涉及中華民國的「國家地位」問題。當年中華民國雖被迫退出聯合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但在該決議通過之時,中華民國仍與五十多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南韓等重要國家。與此同時,中華民國也還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換言之,中華民國並沒因退出聯合國就喪失國家地位。
正因二七五八號決議存在的爭議空間,近兩年我國政府一改過去的消極做法,針對二七五八號決議提出不同見解,強調此決議只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並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體系內代表台灣,更沒提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此一訴求逐漸得到國際回響。
就在王毅聯大演講的同一時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公開發表聲明表示,「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務實議題」。就在布林肯發表聲明前幾天,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更在一個論壇上,罕見地批評北京當局「不當使用」二七五八號決議,以阻止台灣參與聯合國事務。
美國著力針對二七五八號決議進行「重新詮釋」,是美國推動台灣參與聯合國事務的重要一環。但嚴格講,美國一直都非常清楚二七五八號決議的內涵,只是過去沒有公開表達。
如二○○七年當時的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曾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美國得知後,以「非文件」的方式向聯合國祕書處提交一份聲明,表明美國對二七五八號決議以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立場,即該決議事實上並沒有確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當中的轉變在於,過去美國只是私下告訴聯合國祕書長,而現在美國則公開大聲地表達出立場。
這毫無疑問與國際環境的變化有關。美中持續交惡,烏克蘭戰爭後台灣成為印太區域新的國際焦點;加上台灣晶片產業的重要地位,讓許多國家注意到台灣的價值。這些都成為美國推動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事務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