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皇冠文化提供
文/岸見一郎
老、病、死都會讓人不安。一邊努力減緩老化,一邊為了避免生病而注重養生的人很多,但不老不病的人是不存在的,當然也沒有不會死的人。
此外,眼下流行的新冠病毒也讓生活蒙上陰影,我們的生活形態不得不產生改變,以後究竟會變得如何?光想像就不由得感到不安,這也是對未來產生的一種不安。染病的人就算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也是實際碰到才會感受有哪些症狀,當然也有很多病例是在知道病徵之後,才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新冠病毒做為未知的病毒,我們至今無法完全明白它的一切,就算是專家也沒辦法盡窺全貌,正因為沒有人知道還會產生什麼變化,不安就隨之而生。
無法控制情況時
遇到無法控制的情況,人都會感到不安,就好像我們雖然知道總有一天會死,卻無法掌控或推遲死亡來臨的時間。
有些害怕死亡的人,會在重病時選擇自己結束生命,目的是想控制自己的死亡。這不禁讓人覺得,有必要怕死怕成這個樣子嗎?但面臨死亡的人,行動往往是不能用常理來推斷的。
病痛纏身的人,感受到的只有痛苦,自己無法控制的痛苦是很可怕的,即便沒有多想,在那之前從未在意自己身體的人,也會發覺自己對身體掌握度竟然如此之低。年輕時活力充沛,不論工作多麼辛苦,休息一晚就能回到狀態;上了年紀之後,一旦逞強,休息多久都難以恢復。
他人也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沒有人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期待而生,直到學到教訓前,還是有些人堅信自己可以操控其他人。特別是父母,往往希望子女照著自己安排的人生來走,孩子因為無法反抗父母的權威只能服從,卻會質疑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讓父母決定,進而產生反抗的心。
知道自己無法滿足他人期待的人,應該也會明白他人是無法控制的;而渴望回應他人期待的人,會覺得其他人也應該要跟自己一樣,像這樣的人,會忽略每個人的差異,自以為很了解其他的人。
以親子關係來說,父母自以為最了解小孩的時候,卻是小孩最容易開始反抗的時候。當你覺得可以理解其他人,先假設自己其實並不理解會比較好,如果堅持自我並自以為是,最後會連跟人往來都做不到。我們必須以不了解為前提,來思考如何與人建立關係,父母如果自認了解孩子、想控制孩子的話,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是沒有獨立意志的存在,進而對父母產生不安。
就算看不見未來
就算前方的道路一片漆黑,所有變化都遠離自己的期望,也不代表一定會發生壞事,只不過是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麼事而已,許多事情是無法靠自己的雙手來控制的。
大多數的事情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但不代表我們可以這樣放任不管,沒有做到盡人事聽天命,就無法抱持樂觀的態度去作預測,更遑論消除不安了,或許你的內心不認為會發生恐怖的事,但細思極恐,還是會不自覺地害怕到閉上眼睛,而這份恐懼,就算閉上眼睛也不會消失。
就算因為無法看透未來而陷入不安,我們也只能以「人生本來就充滿未知」為前提努力活下去。
不過,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會產生不安,也有些人勇於面對未知,甚至因為不知道接下來的變化而感到更加興奮。(本文摘自皇冠文化出版《不安的哲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