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日前宣布升息三碼(一碼為零點二五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上調到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三點二五之間,這是Fed今年的第五次升息,使得美國利率水平達到了二○○八年以來的最高,會繼續升息到讓美國通膨率回落到百分之二為止。
如此升息結果就是資金湧進美國,各國貨幣相對美元應聲倒地。歐元對美元跌至二十年新低,英鎊更一度暴跌至五十年新低,人民幣跌至十四年最低價。
匯率持續探底,重創金融和經濟發展,各國政府紛紛祭出不同手段,企圖促使本幣止跌。如為了阻止日圓貶值,日本央行在Fed宣布升息三碼當天,砸下規模約三兆日元(約二百零九億美元)進場干預匯市。這是日本央行近二十四年來首度進場,可見形勢之緊迫;為了拉抬經濟,英國新上任的首相特斯拉政府發動高達四百五十億英鎊(約合新台幣一點五三兆元)的減稅方案,這是英國五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減稅計畫,但英鎊仍持續下行。
歐洲中央銀行(ECB)也宣布加息七十五個基點,為繼七月加息五十個基點後,二個月內第二次加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強調,為抑制通膨,即使造成經濟增長放緩,歐洲央行仍須繼續加息。
持續走貶的人民幣中間價已跌破七元大關,中國大陸央行宣布,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零提高至百分之二十,目的是增加遠期購買外匯的成本,藉此減少遠期外匯的交易,以抑制外匯升值、緩解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新台幣兌美元的走勢也加入了貶值列車,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已重貶百分之十三,為維持匯率穩定,央行在今年上半年淨賣匯八十二點五億美元,以阻貶新台幣;匯銀人士認為,台幣貶至三十二元,幾乎已難以避免。
Fed連續升息,讓美元不斷升值、成為全球最強的貨幣,促使世界金融與經濟一片混亂。變貴的美元推升食物、燃料和醫藥的進口價格,使得本來就已飽受饑荒之苦的非洲國家,如奈及利亞與索馬利亞,人民更吃不飽、生病也買不起藥;而外債比例高的國家如阿根廷、埃及和肯亞等,面臨還不起債的違約風險;美國升息也導致新興市場資本外流,造成相關國家股、匯、債市高度波動,各國央行雖忙著調整貨幣政策卻仍難以維持經濟穩定。連《紐約時報》都提醒,美國為抑制通膨不斷升息,形同將通膨輸往世界各國。
儘管美國白宮的經濟顧問認為,強勢美元其實是反映美國經濟的相對實力,言下之意,白宮並不認同Fed一連串加息會給世界帶來災難的說法,但知名的大摩(摩根史坦利)策略師團隊根據長期研究指出,美元指數每上漲一個百分點,就會對標普500指數企業的獲利產生百分之零點五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美元狂升對美企也並非全然是好事一樁。
世界銀行更警告,因美元升息使各國不得不跟進,但各國同步升息會把世界推向惡性循環,甚至對開發中國家造成長期金融危機,許多專家非常擔心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會再次出現。均盼我政府做好必要的金融、經濟與產業調整,因應未來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