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張香華天涯詩路

文/謝小蒙 |2022.09.22
1885觀看次
字級
張香華(右二)在南斯拉夫辦活動,與當地名詩人暨畫家覩山靶引(左一)和翻譯合影。圖/謝小蒙
張香華(前排紅衣者)在海外推廣中華文化,有「文化大使」美稱。圖/謝小蒙
對張香華有知遇之恩的企業家林明晛先生。圖/謝小蒙
張香華心繫文化交流,作品已發行十餘個外文版。圖/謝小蒙

文/謝小蒙

到香華老師家幫她整理書稿,經常看到她在國外各種場合的活動照片,有上台頒受獎、發表演說、詩友聯誼或飯局,在一群褐髮碧眼形形色色的外國人中,她端莊秀麗一如古畫走出來的典雅氣質,往往是會場中醒目的焦點。

整理過程中,大量出土資料一再顛覆我對「詩人」的想像,她豐富的人生履歷表上,除了我們已知的「國際桂冠詩人」或「柏楊夫人」之外,其實還應該臚列更多,有人稱她「地下文化大使」,甚至「千手千眼觀音」,東從韓國、日本到菲華文學的引進與台灣詩文譯成日韓版前驅,西從南斯拉夫到羅馬尼亞、從以色列到巴勒斯坦,足跡所到之處皆散播希望和友誼的種子。她不僅關心當地詩壇、作家及文化的發展,也關切他們的人權、戰亂或國內外壓力;她用筆為他們發聲、爭取經費幫作者圓夢,舉辦座談、邀訪、費心費力推動雙邊出版的文化交流工作。這些作為都遠遠超過一個普通詩人,在上世紀六、七○年代,這條路是多麼艱辛、困難重重,是現代年輕人所難以想像的。

我代表我自己

今年已八十多歲的香華老師回想,「當時的我,頭上好像長了兩支小耳朵,到任何地方都伸長觸角好奇地四處探索,希望多認識、了解當地的文化……」她對吃喝玩樂式的社交活動沒興趣,也不像別人常趁開會之便大肆觀光採購。她總是將心比心去想,主辦文化活動的大多是「窮」單位,在不甚寬裕的經費中張羅接待,誠意可感,因此每次應邀出國,她都會努力思索:「我可以做什麼?」向來自各地的文人作家大遞橄欖枝,透過以文會友的方式深度交流,嘗試建立有意義的友誼。

在四十年前台灣詩壇,除了有組織的文藝社團,很少人有機會接觸跨國性的文化交流,香華老師卻單槍匹馬走闖天涯,有時碰到台灣去的代表團驚訝問她:「妳怎麼也來了?妳代表誰?」她大氣的說:「我代表我自己。」

南斯拉夫同胞

「老師,您的作品竟然有這麼多不同國家的譯本……」我逐一的翻閱,有英文、日文、韓文,還有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一般人較陌生的東歐國家文字。

提到東歐,香華老師眼睛一亮,「有一個人,我一定要說一說他的故事。」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新春酒會,香華老師聽到友人打趣說:「妳的南斯拉夫同胞來了!」她左右看看,哪有什麼南斯拉夫人?只見一個中年人伸出手對她爽朗笑說:「同胞好!」他就是林明晛先生。

原來林先生事業有成,早就把生意布局做到南斯拉夫,直到東歐發生戰亂。他開口第一句話就對香華老師說:「那邊的老百姓實在太苦了!如果有需要幫忙,請儘管告訴我!」殷切的語氣,真誠的態度,令她至今難忘。

或許因林先生本身也是苦過來的,特別能體恤他人的不幸,香華老師過去文章中曾提及,林君幼時因家貧十三歲輟學,每日騎單車從泰山到台北打工,如今事業遍及全球,人卻十分謙和有禮,對文化支持更不遺餘力。後來她在南斯拉夫辦活動,與當地作家座談,主持中外詩稿的翻譯及出版等等,前後持續了三、四年,都有賴林先生源源不斷的支助才得以一一完成。

她說,這是林先生的慷慨,更是對她個人的信任及知遇,她點滴在心。南斯拉夫的詩集出版後,他們的友誼仍維繫三十多年至今,香華老師視其為一生的重要貴人、摰友與導師。

餘音

這位曠世奇女子縱橫半生的天涯詩路,早已是一頁頁美麗的傳奇,散見在報章和她自己的作品裡,更多沒有說出來的,就是思念了。

她有時會突然提到一小段故事、某個人,回憶如排山倒海湧上來。

「如今,月曲了走了、董君君中風變成植物人……」她想起菲華作家好友。

「還有莊良有,他把尊翁收藏的數百件宋朝瓷器全捐給上海文物館了,現在也臥病在床……」她語氣一轉,「可見,這些海外華人一直都心向中華,情感濃厚……。」

慢慢的我懂了,她自己也是,只要能夠為中華文化推廣多做一些事,她是火裡來水裡去,雖萬死亦不辭。就像有一次,她接到邀請去波蘭,與當地詩人對談日本俳句,她二話不說立刻答應,但是要求以中國的「短句」應對,會中準備了多首意境絕佳的五言古詩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好好做了一次中華文化的宣傳,同席者還有兩位波蘭籍的諾貝爾獎詩人辛波絲卡和契斯華斯.米瓦茲,講座空前成功,迴響熱烈。

但生性低調的她,即使在外打了漂亮一仗,回來後也很少張揚,爾後更因雙目失明無法閱讀,對於過往的一切,全鎖在記憶的黑盒子中,直到此次因重新整理書稿,才再度被打開,讓我看到那些塵封的餘音嫋嫋……

不忍獨藏,特以為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