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木材荒 國內自給率僅1%恐面臨價格看漲 |2022.09.20 語音朗讀 13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我國林產品長期仰賴進口,全球木材荒時代即將來臨,國際林產品料源短缺與價格上漲的必然趨勢。圖為進口原木。圖/林務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近期國際原物料上漲,對國內民生物價上漲造成重大壓力。國人不知道的是,國內林產品自給率僅1%,長期仰賴進口,隨著世界林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提高,加上進口增加碳足跡,全球木材荒時代即將來臨,國際林產品料源短缺與價格上漲的必然趨勢,國內也會出現經濟壓力。木材所製造的各種產品與生活息息相關,根據財政部關務署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2012至2021間每年進口實木產品約420至550萬立方公尺,以2014年為最高,約為553.8萬立方公尺,這個量相當於可以裝滿20至30萬個標準貨櫃。相較於國內木材生產量介於2萬至4萬立方公尺間,平均每年生產量均低於總需求量1%。這使得台灣在全球森林資源保育與非法木材貿易的議題上,倍受壓力。這些進口量是用到哪裡了呢?依照國際糧農組織將林產品分為六大類:原木、木炭、木片及粒片、木材殘餘物、製材、木質人造板等。其中製材一項,即占了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製材類又細分為:工程(建築用支撐材,板模用料)、景觀裝修材(室內裝修,木結構,戶外景觀等用料)、細木工材料(家具,木器等用料)與包裝材(棧板,木箱等用料)等。圖/Unsplash林務局指出,其中又以長途運輸過程為保護貨物而使用的包裝材約占總量的二成,為國內使用量最大宗的用途。再以「製材」類的進口國來看,主要從加拿大38%、紐西蘭8%、馬來西亞7%、烏克蘭7%及美國6%進口。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與預測,世界林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提高,國內林產品上中下游相關產業,應及早因應料源短缺與價格上漲的必然趨勢,以降低對產業與經濟的打擊。然而,林務局表示,因台灣長期遵奉森林保育為圭臬,使得國產材與進口材就性價比而言較不具競爭力。為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林務局將2017年訂為「國產材元年」,著手規畫供應鏈與產銷履歷等工作,但林木成長並非一蹴可幾,雖有政策加持,但木材自給率暫時未見起色。因此,林務局表示,除增加國產材生產外,提高既有林產品使用壽命、建立木質材料循環利用,以及推廣林產品零廢棄等作為,儘可能的縮小國內林產品年用量,即有助於自給率提高。簡言之,從開源節流同步併進,才能在全球木材荒時代來臨時,不致無木可用。圖/林務局提供 前一篇文章 嘉南地區斷層多 氣象局列監測重點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災禍之根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3【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6【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7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8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09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10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衝破鳥籠 公投綁大選回歸政院版財劃法 1.2兆挹注地方鄭黃會 促2026選戰藍白合財劃法 地方盼計畫型補助不變賴清德再籲韓國瑜 為國會站出來兩岸、日韓關係牽扯 韓黑鷹特技小組 缺席杜拜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