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美玲
班上小朋友在聯絡簿上分享她難過的心情,我覺得感觸良深,更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生命教育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
孩子寫道:就在這個星期四,我的外婆去世了。我放學回家,發現通常在家的媽媽竟然不在,反倒是爸爸在家,我問爸爸:「媽媽呢?是去外婆家嗎?」爸爸的回答,令我心碎。「半小時前,外婆打電話給媽媽,說她人不太舒服。媽媽立刻送外婆去醫院,但是外婆在去醫院的路上,就沒有呼吸和心跳了。」七十多歲的外婆非常健康,很少生病看醫生,我實在無法接受她就這樣離開我,我真希望這只是一場夢……
看到這令人難過的短文,我安慰她要好好照顧自己,更成熟懂事,讓外婆放心。我也藉由這件事,請全班同學腦力激盪,想想要如何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我詢問學生是否有親戚朋友突然離世的經驗,並讓幾位有經驗的孩子說說他們的心情。
綜合孩子所言,如果親人是年老或因病去世,家人比較能接受;但是如果親人是意外或突然離世,家人往往會感到錯愕,不能接受。我又請同學們想想看:要等事情發生後才後悔,還是現在就應該好好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孩子們都選擇後者。那要怎麼做呢?
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說要「活在當下」,因為「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同時,不要把家人對自己的關心、擔心和陪伴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覺得不耐煩,而是要表達感謝之意。還有,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不要讓我們最在乎的親人為我們擔心。
這堂課我們以默禱結束,祝福逝去的,更祝福在世上的自己和家人。面對死亡,需要智慧和勇氣;但更重要的是:平時就要懂得照顧、珍惜和把握,生命總會走到盡頭,但可以微笑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