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之旅】二崎生態農場採筍去 文/旅行好農雜誌 |2022.09.19 語音朗讀 15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二崎農場在竹筍產季邀請市民上山體驗綠竹筍的生態,及品嘗各種竹筍風味料理。圖/旅行好農雜誌 文/旅行好農雜誌每年6-10月是綠竹筍的主要產期,然而產量有限,想吃到北投正宗的綠竹筍並不容易,於是二崎農場便在竹筍產季邀請市民上山認識綠竹筍的生態,體驗採收的過程,以及品嘗各種竹筍的風味料理。身為北部人,從來都不知道在台北市還有這種世外桃源,景觀好,一眼望去可以看到整個關渡平原,山上空氣清新,還有滿山滿谷的獨角仙,以及各式各樣的農作物。第一次體驗竹筍的採收過程,首先要在土中尋找竹筍的身影,找著了便要用全身的力氣把筍子從土裡挖出來,過程雖然不容易,但看到筍子出土的那一刻,還真是有成就感。結束採筍的活動,大家提著筍子一起浩浩蕩蕩地回到室內,接著便是體驗手作風味美食「筍包」的時刻了。揉著麵團,把切成塊的筍子包進麵團裡,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還需要一些技巧才有辦法把包子包得又大又美。在等待包子蒸熟的時間裡,農場提供了美味的筍粥及筍湯,淡淡的筍香瀰漫在唇齒間,療癒了早上在竹林裡採收的疲勞,讓人忍不住一碗接著一碗。茶足飯飽後,包子也差不多蒸好了,飯後來一顆熱騰騰的包子實在滿足。自己手作的更是美味,還能與家人朋友一同分享,是非常值得來體驗的農村活動。體驗活動到此差不多就結束了,左手提著自己做的包子,右手拿著自己採的筍子,帶著愉悅的心情,滿載而歸。 圖/123RF夏日時光採筍樂炎炎夏日來北投山林進行一趟竹筍之旅,可以體驗如何採收綠竹筍及手作麵包粽。清晨飽含水分的筍尖上凝結著露水,農人們忙碌採收綠竹筍,趁著新鮮送至山下市場,帶土的竹筍是品質的保證,清脆鮮甜的沙拉筍和消暑開胃的筍湯,是夏天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菜餚。在7月可以見到成千隻的獨角仙在光蠟樹上爭鬥覓食;8月午後雷雨催菇,則有機會觀察到竹蓀或雞肉絲菇,竹林裡竹蓀獨特的味道吸引著昆蟲和蝴蝶覓食,聞過絕對讓人印象深刻。雞肉絲菇是由廢棄的白蟻巢中長出來,目前仍無法人工培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味道鮮甜,所以老一輩的人叫它「雞肉絲菇」。邀請您來親近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享受美好的夏日時光。 台灣竹筍小常識竹筍是餐桌常見的美食,它是從竹子埋在土裡的地下莖所冒出的小嫩芽,一旦破土而出便快速抽高長成竹子。台灣從北到南皆都有種竹筍,這許多種類的竹筍你分辨得出來嗎?◆ 桂竹筍採收期在3-5月,多栽種於北、中部地區。高約70公分,外型帶有黑褐色的斑點。因纖維較多,口感略比其他食用筍硬,經常被用於燉、滷等料理,或加工製成筍乾。 桂竹筍。圖/123RF◆ 麻竹筍採收期為5-9月,栽種範圍廣泛,從平地到山區皆可見,以南投竹山、嘉義等地區栽種最為大宗。呈黃褐色,高約50公分,外型如錐,為竹筍中體型最大的,價格便宜。 麻竹筍。圖/123RF◆ 孟宗筍外皮有淡黑色毛,主要栽種於海拔150-1600公尺,分冬筍與春筍。在11-2月,嫩芽從地下莖長出但並未突破土壤表面,此時採收的即為冬筍;在2-5月冒出土面後則為春筍。 孟宗筍。圖/123RF◆ 綠竹筍採收期為5-10月,栽種於平地及山坡地。高約20公分,外型呈現彎曲牛角狀,外型較矮肥短,因纖維較少,口感柔嫩鮮美,具有特殊的竹葉香氣,常被用於涼拌。 綠竹筍。圖/123RF◆ 烏殼綠竹筍採收期為2-9月,全台均有種植。高約25公分,外型堅挺直立,體型為綠竹筍的3倍大,外皮具有黑色絨毛。有豐富的纖維質,口感香甜鮮脆,涼拌、炒食或燉湯都適合。 烏殼綠竹筍。圖/123RF◆ 劍筍採收期在3月中至4月底,特別是清明節前後45天為盛產期。高約50公分,外型只有手指般粗度。口感細脆,常見於熱炒。 劍筍。圖/123RF 前一篇文章 【水果出任務】山上張家果園 下一篇文章 【田園變花園】觀望竹子湖花季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不傷害動物 時尚又美麗傳統市場 Vegan蔬食法餐綜合彩虹舒食 開胃又營養 作者其他文章【水果出任務】蔬旅小崇ㄉ果園【有機茶園】尋找大自然生命力【永續福報】蔬福生活 小農市集【魔法香草】開啟療癒身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