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每年約有二十萬人因癌症需要接受藥物化療或放射線治療,但高達七成化療病友飽受延遲性噁心、嘔吐之苦。醫師指出,飲食、支持性療法可以有效預防改善,過年期間除了藥物不應中斷,也應避免刺激性、難消化的食物。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謝瑞坤表示,噁心、嘔吐是許多化療患者主觀且難忍受、干擾生活品質最大副作用。噁心、嘔吐常使患者無法進食,甚或造成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也可能因此降低繼續化療意願。
謝瑞坤建議,化療對腸胃道會造成傷害,因此太油、太辣、太鹹、太難消化食物絕對不宜。另外,藥物務必持續服用,現在的止吐藥物可控制百分之七十症狀,千萬勿隨意停藥,且不要等到吐了再吃,一定要持續、預防性地服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多數接受化療癌症患者,面臨食慾不振與不知吃什麼的困擾。她說,腫瘤屬消耗性疾病,因此增進食欲、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質地柔軟與易消化食物,最適合癌症患者。但應避免食用生冷、冰鎮、醃製或過於油膩、過甜食物;也應避免冷熱交替的食物,以免刺激引發嘔吐感。
例如「招才進寶‧髮菜蝦仁豆腐」,準備傳統豆腐八十公克、髮菜二公克、蝦仁二十公克、少許鹽、麻油和蔥、太白粉一小匙。先將蝦仁洗淨後去腸泥,蔥切細末,豆腐切塊備用;鍋中加少許水放入豆腐稍煮,後加入蝦仁煮熟,加入調味料;最後以太白粉水勾芡,起鍋前撒上蔥花、麻油即可。素食者勿放蝦仁及蔥。
她說,癌症患者咀嚼難,易入口的豆腐、海鮮、蛋是極適合的蛋白質來源,另外,以玉米粉或太白粉勾芡,可提高熱量密度,增加患者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