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治療領域裡,存有兩種主要觀點:第一種是把藝術的表達做為治療的工具(art as therapy),以當事人的藝術作品配合聯想和解釋,協助當事人發現他自己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關聯;第二種則是利用藝術創作的過程(art psychotherapy),調和當事人的情緒衝突,昇華情感,並協助當事人探索自我,以增進自我的成長。
對於讀者,無須學過畫,只需將面前的紙張與顏料當成創作歷程投入,隨著心情或當下的感受將顏色鋪陳在紙上。可能是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綠色的、橘色的、黑色的、灰色的、白色的……漸漸地經歷這樣的過程,捉摸不定的心情彷彿就安靜下來,而完成的畫作彷彿也就交代了此刻的一個句號。
於是在過程與結果之間也就形成了一個長長地延伸……霎那間就在自己內在的世界裡,向外在的世界發出一個訊號,一方面交代此刻的存有,另一方面也讓自己多一次的自我深度探索。
畫作是創作歷程後的結果,是一種此時此刻的紀錄,也是回到自己生命歷史中的門窗。在個人歷史的流動裡,每一個片刻與片刻都是緊接著的,前一個時刻所停留下來的痕跡,正是往前行進鋪陳的基礎,於是生命能夠朝向自己的想望前進。
在所有語言及文字複雜交流互動的此刻,只是簡單地聽聞內心的顏色,無須過多的解釋與內涵,生命自有其得到修復的方式,我們所有的只是「尊重」與「關照」自身的創造與流動。
就像是許多時候,我將心情穿在身上。一如許多時候,老天也將心情掛在天上。是晴天、是雨天、是陰天……生命總是有各種樣貌。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後,需要找一個在智性活動之外的可能性,是一種自我內在的表達與陳述,更是一種身心放鬆的經驗與歷程。
瑜珈可以,運動可以、聽音樂可以、購物也可以,睡覺也行,只是想介紹另一種可能性,想喚醒被深度教育宰制後內在自癒的能力,只是一種跟隨,跟隨自身內心豐盈的流動(flow)。
藝術創作的本身即是一種可能,而創作的成品是另一種門窗,接著邀請你進入,就是靜下來,為自己畫一張不論美醜的內心畫冊,當生命的厚度躍然紙上時,就豐盈了。
(本文作者為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資深心理治療師及專業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