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養陰補腎懷山藥

文/朱振藩 |2022.09.12
71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本名薯蕷的山藥,早在唐宋時期,為避皇帝名諱,前後易名兩次,堪稱食林一奇。宋人寇宗奭《本草衍議》指出:「薯蕷因唐代宗名豫,避諱改為薯藥;又因宋英宗(趙曙)諱薯,改為山藥,盡失當日本名,恐歲久以山藥為別物,故詳著之。」

自此之後,山藥未現雅名,只是別稱「白山藥」、「淮山」、「千擔苕」,以及河南省沁陽縣(舊屬懷慶府)所產的,特稱為「懷山藥」而已。

究其實,山藥古名何其多。《周易》稱輿;《山海經》稱藷藇、署預;《神農本草經》稱藷蕷、山芋;《吳普本草》稱諸署、玉延、修脆、延草;《山海經》郭璞注稱藷;《南方草木狀》稱山藷、土藷;《清異錄》稱薯藥,又稱白苕、野白薯,蛇芋等。屬藷蕷科植物。

山藥因人工栽培而稱家山藥,野生者稱野山藥,中藥材則稱淮山、淮山藥、懷山藥等。中國所栽培的山藥,主要分普通山藥和田薯這兩大類。

基本上,普通山藥塊莖較小,依其形狀,可分成扁塊形、圓筒形及長柱形,後者主產北方各省,懷山藥尤著名,一稱鐵棍山藥、雞骨山藥,以質堅、粉足、潔白及久煮不散著稱。田薯又稱大薯、柱薯,主產華南地區,其塊莖特大,按其外形,亦有扁塊、圓筒及長柱形這三種。

歷代讚美山藥的詩句甚多,我愛陳達叟的〈玉延讚〉(玉延為山藥別名),云:「山有靈藥,緣於仙方,削數片玉,清白花香。」亦愛宋代大儒朱熹「欲賦玉延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的詩句。兩者合而觀之,一致對山藥其色似玉,其香如花,其甘同蜜,味勝羊羹,給予至高的評價。

山藥質地細膩,肉色潔白,蔬藥兼優,既可充糧,亦能入饌,宜於點心。在烹調加工時,可切成塊、條、段、片、丁,還可製成茸泥。能充作主料,又可配葷製成滋補性的佳餚。煮粥作餡,無所不宜。適合的烹飪方式,有煮、蒸、炸、炒、扒、蜜汁、拔絲等,或鹹或甜,皆成佳品,其妙在肥濃不膩,香甜軟嫩,晶瑩透亮。

用山藥入饌,多充作甜菜,素食尤常見。上海的「扒山藥」、「山藥泥」,陝西的「一品山藥」,湖北的「山藥球」,北京的「山藥餅」,江蘇的「臘梅山藥桃」,安徽的「灌香山藥」,河南的「炒桂花山藥」等均是。我去安慶演講時,吃了一款「素香腸」,它是以山藥和麵筋為餡,用腐衣包裹而成,不僅形似香腸,而且鹹甜和諧,爽滑綿糯,適合充腸,實為素饌之佼佼者,食罷餘味不盡。

另,山藥也是烹製「炸豬排」、「燉甲魚」、「素排骨」、「炸梅子肉」、「芋乳全鴨」等素菜葷做名菜的重要食材,在素宴中占一席之地。

《本草綱目》謂山藥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這五大功用。《日華子本草》亦稱它能「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健精,治健忘」。其實,山藥不光能扶正滋養,亦有健美效果。除前述的「潤皮毛」外,元人李杲指出:「治皮膚乾燥,以此物潤之。」《藥品化義》也講到山藥能「補中益氣,滋養肌肉」,足見食山藥好處多多。而以山藥煮粥,能補腎精,固腸胃,因而有「神仙粥」之美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