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樂百年皮影戲團 第5代傳人苦撐薪傳香火 王淑芬 |2022.08.31 語音朗讀 31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永興樂皮影劇團走過百年歷史,第5代傳人張信鴻有薪傳熱情,但仍要務農支撐家族皮影戲的香火。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全盛時期的南台灣有百家皮影戲團,走過百年歲月,永興樂皮影劇團是彌陀區碩果僅存的一家,第5代傳人張信鴻有心傳承,但有限的演出機會,仍要靠務農開曳引機支撐劇團才能延續家族皮影戲的香火。史料記載,300多年前,皮影演師阿萬師隨著鄭成功的軍隊到台灣並定居在彌陀區,是奠定彌陀區有「皮影戲窟」之稱的由來。後來子孫開枝散葉,皮影戲班也在台南、屏東生根。隨著產業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電視逐漸取代在廟口看戲的人口,經過百年歲月,彌陀區20幾家的皮影戲團已因藝師的凋零而快速沒落,永興樂是僅剩的一團。永興樂第5代傳人、團長張信鴻只有34歲,接掌劇團約8年時間,因為劇團人手不足,仍不時要靠第4代傳人,即張信鴻的伯父張新國(永興樂藝術總監)協助湊足人手,才能讓劇團在神明聖誕或廟會酬神順利演出。圖 / 記者王淑芬張信鴻有心傳承瀕臨失傳的皮影戲團,但一年大約30多場的演出,不足以讓劇組人員一家溫飽三餐,所以張信鴻的劇團香火還要靠開曳引機整理農地來支撐。永興樂位在彌陀鹽港一路的工作坊有約30坪的空間,搭設了一處有燈光照明的舞台布幕,另有皮偶雕刻工作檯及置滿牛皮的物架,其餘牆面滿是獎狀、錦旗和一代代劇團演出的記錄,照片、海報都泛黃了,但看得出是塵封已久的歷史,更是風光記事。有張新國率團到香港、紐約、加拿大等城市或國家大受歡迎的珍貴畫面,也有近年到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或匈牙利藝術節的演出,一幀幀精采的照片,張新國眉飛色舞有說不完的故事。圖 / 記者王淑芬劇團第一代張利於1896年創始「頂鹽埕皮影戲團」,再交棒給張晚並更名為永興樂皮影戲團,張歲與張做是第3代,並於1978年立案皮影戲團,張新國與張英嬌為第4代。永興樂走過126年歲月,戲團曾經有接不完的訂單,也風光的受邀出國表演,如今是彌陀僅存的一團;但是談到經營及傳承,張新國及張信鴻有道不盡的辛酸。圖 / 記者王淑芬張新國說,要讓劇團薪火不滅,除了要有接班傳人,還要有與時俱進的劇碼。所以他一直在推陳出新,還取材《天方夜譚》中「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的表演中交織戲劇的共鳴,不僅要喚回昔日戲棚下追劇的觀眾,也圈進不少年輕粉絲,一起來領略皮影戲的趣味。已經74歲,張新國仍是劇團的「主演」,常一人分飾3個角色,所以他要有音域分明的聲調,不僅能聲似少女般的嬌嗔、也要有老婦的粗嗓、有時還要有暴君霸道的聲線。所以即使沒有演出,張新國也常埋首工作坊裡發想編劇、練聲線,有時還要自製「細絃仔」,用林投木雕刻細絃仔的聲筒,以做為皮影戲演出的襯底及背景和絃音樂。而張信鴻則是洽接劇團演出的團長,也是負責雕刻皮偶的匠師,閒來一根木棒,一支雕刻刀,只見他一槌槌的敲擊、打洞,讓皮偶有頭、身及下肢3部分,經縫合裝桿才能讓戲偶分解出坐、臥或起身行走等姿勢的變化,讓故事的演繹更生動、活潑。圖 / 記者王淑芬談到出演機會,張信鴻感嘆一年大約30場的訂單,一年不到百萬元的營收,難以支應演出成本,所以即使團員有再多的熱情及傳承的決心,每人都要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副業才能讓香火延續下去。張信鴻是曳引機駕駛,田間翻土是他養家的經濟來源,而戲班則是皮影戲家族不可失傳的職志。雖然經營戲團很辛苦,不過談到他們受邀站上國際舞台,一幕幕風光榮耀的畫面,尤其,張新國還獲得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高雄文藝獎等殊榮,談到風光的故事,張新國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也似乎一切辛苦值得了。圖 / 記者王淑芬張新國將皮影戲傳給姪子張信鴻,伯姪兩人常在工作室討論創新劇碼,偶爾也找來張信鴻的姑姑張英嬌一起研議角色分飾,尤其在酬神或是廟口大型演出,要更多的人手協助,一班5到7人,張英嬌常被拉著上陣,主演、拉桿、拉絃、敲鑼、燈光及助手等,一場戲兩個小時,大家忙得不可開交。走過百年歲月,彌陀區的皮影戲團只剩1團,由於是傳統表演藝術,高市府文化局已列為無形資產;永興樂有心傳承這項表演藝術,繼續在地方重要節慶演出,他們的熱情受到關注,彌陀國小等還多次邀戲團到學校表演並分享偶戲的操演。藝師們努力的在做扎根推廣,希望曾是彌陀藝術特色的皮影戲能薪火不滅。 前一篇文章 傳承曲藝薪火 彰化成立青少年南北管實驗樂團 下一篇文章 楠特3特教生展才華 作品前進帕拉亞特東京展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8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9【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針線當筆布為墨 拼布展秀技藝2025佛光盃籃賽今開戰 16勁旅以球會友海藻養牛助減碳 高科大研究登國際為偏鄉學童圓夢 攝影師義拍畢業照智慧販賣機 進國小校園中職台鋼雄鷹主題日 心保和尚開球